73小说网

73小说网>霍英东全传 > 第31部分(第2页)

第31部分(第2页)

婚后的朱玲玲专注于相夫教子,偶尔也陪丈夫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有一段时间,她曾在中环毕打行一楼经营一间名为China Tee Club的咖啡厅。1979年,霍氏集团总部已从恒生银行大厦搬到毕打行。

霍、朱联婚之后3年,1981年,霍家又逢喜事。霍震寰结束10年爱情长跑,终于和电影明星陈琪琪走到一起。

霍、陈的婚礼在1981年12月10日举行。这次霍家娶媳妇,并没有像上次那样大事操办,而是一切从简。上午,一对新人到大会堂注册,随即返霍家大宅举行婚礼,出席者皆为亲属,没有外人;晚上,新郎、新娘就启程飞往美国“蜜运”三周……

婚礼虽然简单,但由于新郎是霍家二公子,新娘是影星,故仍然有大批记者前去采访、拍照,各报刊也大作文章,市井坊间仍然议论纷纷。

上次豪门婚宴,因客人多,故作为主人家的霍英东极度紧张和繁忙,但此次因在家中行礼,且前来贺庆的皆为亲属,故他显得相当轻松和欢愉,与前来助兴的记者们有谈有笑,甚是融洽。

记者得知陈琪琪戴在颈上的一串红宝石是霍英东送的,于是好奇地问他价值多少。霍英东笑盈盈说:“不算很贵!”

有记者追问他:“今次送多少礼金给陈家?”

霍英东坦率地讲:“这次没有送礼金,现在不时兴了嘛,婚姻又不是买卖!”

记者见霍英东有问必答,甚是合作,于是穷追不舍:“上次婚宴很隆重,为什么这次如此简单?”

霍英东答道:“第一次办喜事没有经验,筹备得好复杂,挂万漏一,今次不搞盛宴而一切从简,是大家的意思,新人新事新作风,后生仔做的主。”

据说,霍英东从简办震寰的婚事,还有原因,就是他对这桩婚事并不是百分之百满意。原来儿媳陈琪琪是来自台湾的电影明星,当时海峡两岸关系十分紧张,故他认为儿子娶一个台湾女子进霍家,他的处境有些尴尬。但他又不能反对儿子的选择,唯一能做的就是低调处理这桩婚事,一切从简操办。有一些知情者还透露,当时,霍家的不少亲朋好友和霍氏集团的一些资深员工还对此有微词,认为霍英东这样做是厚此薄彼,对震寰不公平。

但霍英东后来对陈琪琪也甚为关心和慈爱。

大约是1986年,震寰夫妇到广州参加一个关于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的会议,在花园酒店门口,陈琪琪不慎被汽车撞倒,昏迷不醒,大腿几乎被汽车压断,伤势极之严重,被人送往附近的医院。

当时,霍英东正率领香港中华总商会代表团在珠海、中山等地参观、访问。他接到这个消息,极之焦虑,平日事事以工作为重的他,突然宣布取消代表团原定的行程,改为明天到广州,正在晚宴中的代表团成员个个大感意外,但没有一个人知道内情。而他就连忙赶赴广州,探望陈琪琪。

广州的医生经过6个小时全力抢救,手术做得很成功。术后,医生说:“几乎所有外科需要做的手术,我们都做了,若不是霍英东的媳妇,我们可能就截肢了!”

好长一段时间之后,陈琪琪才能行走自如。

霍震寰与兄长震霆一样,也曾接受较好的教育。他早年在香港的名校——摩利臣山小学和圣贞德学校念书,后到英国完成中学课程;之后又到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求学,获理科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两个学位。

霍震寰的性格也像父亲和兄长,凡事不爱张扬,为人低调。据说,他花10年时间,娶陈琪琪为妻,有一个目的,就是当自己不得不出席一些酬酢场合时,让漂亮、有名气的妻子抢去风头,以分散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力,避过记者的镜头焦点。不知霍震霆娶港姐为妻,是否也有这个意图?

之后,霍震宇娶身为加拿大华侨的女子为妻时,婚事亦是从简操办,故社会上几乎无人知道;至于“文”字派和“显”字派的霍家公子的婚事,知道的人则就更少了。

霍氏家族一家三制

有意思的是,霍家与明星甚有缘。除震霆、震寰两位同胞兄弟娶明星为妻外,名义上是霍英东儿子的霍文芳,其第一任太太袁荔是明星,第二任太太洪国华也曾是丽的电视时代的明星。

在霍家成员的关系中,有一点很是蹊跷。在1977年霍家刊载在报章的讣告上,清楚写明袁荔是霍文芳的妻子,也即说霍文芳当时已成婚。但霍英东却曾对记者说,霍家迎娶朱玲玲是霍家第一次办喜事。此话在别人听来,自然会理解为霍文芳迎娶袁荔并非霍家喜事。于是,人们自然会有这样的疑问:莫非霍文芳并非霍英东与冯坚妮所出?

事实上,霍文芳并非霍英东与冯坚妮所生,他是冯坚妮嫁给霍英东时,带进霍家,并改姓霍的。霍文芳生于1950年,但他的父、母亲到底是何人呢?我不便向霍英东及其家人问这个问题,故而对此一直不得而知。

霍英东的3个太太,子女10多个,但他们并不在一起居住,而是一房人住一个地方,故有人称之为“一家三制”。除了霍英东要在三个家之间来回周旋外,三房人之间平时并不相往来,每房人过着各自的生活。惟有霍英东在场的时候,比如家人到外面吃饭,霍英东带领到外地出差,三房人当中才偶有同时出现,但都是零零散散地在一起,整个家族成员同时出现于同一场合,应该是绝无仅有。

据我观察得知,他们同时出现于一个场合时,各房人之间看上去并不算亲密,相互间绝少交谈;更有意思的是,不同一房的子女辈互称对方时,往往是唤“霍生”或“霍小姐”,并没有称兄道弟、称姐道妹或直呼其名,甚至连冯女士对“震”字派的三兄弟也是称“霍生”。

反对子女从商

霍英东极为重视对子女的培养,其10多个子女,几乎个个都曾留洋,在国外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对子女的管教极为严格,虽家财过百亿,但对子女花钱却严加限制。霍英东曾对我说,到现在为止,他给每个子女的钱并不多,每人名下的钱还不足够买一个普通的住宅单元;至于每月给他们的钱则一般是每人限于3万港元左右——当然,这只是对那些在霍氏集团工作的子女而言,那些在外头有自己工作的则另当别论。

霍英东向来不喜欢自己的子女经商,更反对子女在外头做自己的生意。据霍氏集团的职员所言,霍英东曾对子女说:“若你们不听我的话,到外面做生意,我就和你们脱离关系!”很多人对此不可理解,认为霍英东自己就是靠一个人白手兴家的,没理由反对子女从商创业。其实,正是由于他自小在商界打滚,见惯商界的风风浪浪,深知商界险恶,故而不希望子女像自己那样去冒险。他有一个心愿:多一些子女成为律师、医生、工程师、会计师之类的专业人士,更直接地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事实上,就有子女如霍英东所愿,从国外学成归来后,不靠父荫,靠个人本事打天下,成为专业人士,其中有一个儿子还是政府属下的玛丽医院的高级医务人员。

在10多个子女当中,只有“震”字派的三兄弟在霍氏集团,协助霍英东处理家族庞大的生意。霍英东做出这样的安排,当然是基于把家族生意发展光大的考虑。

霍英东在家族中实行的是传统的家长制度,而子女们也对这位威严的慈父言听计从,一切服从父亲的安排,故霍英东对子女们的表现算是甚为满意,从来不太操心;唯一让他时常紧皱眉头的,就是那个名义上是他儿子的霍文芳。

霍文芳喜欢在外头做自己的生意,霍英东对此大加反对。我曾听说这样一件事,有一年,霍英东在香港接到内地东北地区某省政府的来电,对方称:令公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