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许光达顺眼望去,见他只穿了一件破旧的军衣,在寒风里冻得瑟瑟发抖。看到这一切,许光达的心里非常着急。
第二分区本来就是根据地中的“贫困户”,这个地区土质很坚硬,种的粮食是十年九不收,再加上日军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第二分区的日子就更加不好过了。
许光达正想着,通信员跑过来:“报告,司令员,晋绥军区召开大会,让你马上去参加!”
“好,我这就去!”许光达说。
许光达心急火燎地赶到了会场。
军区的首长正在传达中央的指示:“由于日军和国民党军对八路军的经济封锁,我们当前的形势很严峻,军区今年不发冬装了,各分区自己想办法解决。我军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党中央号召我们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许光达回到第二分区后,立即召集各武工队长开会。大会上许光达说:“现在形势很紧张,战胜困难,要靠我们自己想办法;我们要向王震的三五九旅学习,进行大生产运动!”
许光达身先士卒。一天,他回来已经很晚了,邹靖华对他说:“你休息吧,你那份纺线活儿我替你干!”
许光达说:“不行,我的那份我一定自己完成!”
说完,许光达就坐在煤油灯下,纺起线来,纺得那么认真,那么入神。
纺车不停地吱吱地转着,许光达的思绪也像这台纺车一样,不停地转着……现在已经是冬季了,今年冬天无论如何也要让战士们穿上棉衣。当他完成纺线任务时,东方已经发白了。
这时李参谋跑到许光达的家,喊了一声:“司令员!”
许光达赶紧跑出来问道:“什么事?”
李参谋说:“今天是地雷厂开工,大家要举行个仪式,请你去参加!”
“好吧!我们这就走!”许光达一面说话,一面把外衣穿上,和李参谋一起向地雷厂走去。
原来这个地雷厂是在许光达的建议下搞起来的,主要是解决游击队、民兵的武器缺乏问题。
快到晌午的时候,炼地雷壳生铁地炉里的矿石装满了,马上就可以点火开炉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伯拿着一束浇了煤油的引火柴,走到许光达的面前,庄重地说:“司令员,请您点火吧!”
许光达从老人的表情中感受到一种信任,一种委托。他从老人手中接过引火柴,大喊了一声:“现在升火!”
说完,许光达就把引火柴扔进了炉膛,霎时,炉膛里燃烧起红红的烈焰。
许光达执行党中央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战略方针,领导第二分区军民大力发展粮食棉花、蔬菜瓜果、养羊、造纸。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自力更生,不仅全都穿上了新棉衣,吃饱了肚子,还一次向延安交了十万块银元做党费,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春风习习吹来,天气渐渐暖了,人们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
许光达正在召开县团以上干部会,邹靖华风风火火地跑来说:“玲玲得了急性肠炎。拉肚子,都拉得脱水了,很危险啊,你快回去看看吧!”
听妻子这么一说,许光达心里一惊,是啊,这几天光忙着布置工作、开会,没有顾得上女儿,没想到女儿的病情发展这样快。他紧皱着双眉,但为了安慰妻子,他平静地说:“你先别着急,我开完了会马上回去,你先找找吕鉴。”吕鉴是许光达所在的第二分区的医生。
“找过了,吕医生说,他们没有药了!”邹靖华带着哭腔说。
哦,许光达想起来了,前几天,吕鉴向他作过报告,说医院什么药都没有了。想到这里,许光达着急了,想去看玲玲。可是,会还没开完,好多工作还没有布置下去,实在是走不开啊!想到这里,许光达对邹靖华说:“你先回去照看玲玲,我一会就去!”
许光达被批准去晋西北工作时,身边有两个孩子,四岁的儿子延滨和两岁的女儿玲玲。两个孩子不能全都带到前方,延滨就留在了延安,女儿玲玲跟着许光达夫妇到了晋西北。
会议一直开到中午才结束,见警卫员蓝德明走了过来,许光223达忙问:“邹靖华回来了吗?”
蓝德明回答道:“还没有,听说玲玲病得很厉害!”
对了,我怎么把玲玲的病给忘了呢,真是忙昏了头,他赶忙向家里走去。
进了家门,见玲玲的病很重,面色也很难看。
玲玲见爸爸回来了,眼睛一亮,嘴角动了动,好像是说:“爸爸,你终于回来了!”
许光达几步跨到女儿的床前,抱起了女儿,心里很着急,他用探询的目光看了看吕医生,吕医生难过地摇了摇头。
许光达紧抱着玲玲,轻轻地说:“孩子,你一定要挺住,要坚强些!”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