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野蛮没开化,治理他们,必须讲究公平公道,一味地压服他们不可取!
做事公道,比方说唐人十个铜板换他们一头羊,这明明是诈骗,地方官员却判曰合法,人家不造反才怪!
这不是逼着人家造反呢!
所以做事必须公道,再有军力,必须有足够的常备兵,训练要好,以‘特种兵’‘山地兵’为主,有的放矢,适合地形作战。
注意进兵时做好疫病防治,所以‘战地医院’必须配备齐全。
然后是互市,相互做生意做买卖,大家一起有钱赚,有联系才好沟通,不要闭关锁国,你起怕他们,他们就欺负你,越怕麻烦,
最后就是教化民心了,让他们汉化,从此一家人,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不得不说,韦目光如炬,指出了云南之事的解决方法。
云南之事,起因多是官吏,那时期往云南的驻军、官府的军官、官吏的素质不高,才干不足,好的官员和有门路的官员都跑掉了,因为边远地区,环境实在太差!
甚至许多官吏都是犯了错误被贬,这样素质,办事能力可想而知。
而且中枢的君臣对于边陲外族、蕃属区素来轻蔑,根本不把这些“蛮夷”当人来看,视为猪狗。
既是猪狗,当然可以打骂,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他们作风霸道粗暴,态度盛气凌人,有这样的君臣,西南民族想得到公平对待,是椽木求鱼,不反才怪。
甚至韦这么说出解决之道,除非是他执政,才有可能西南大开发,通过“两手都要硬”,解决民族之事。
韦是穿来的,在那来之前的年代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唱得正欢,各民族平等深得人心,所以在他眼中,只要顺着他的,愿意汉化的(如此就包括遵纪守法),都是他的好子民。。。亦即是诸臣佩服他的“神的眼界”,他几乎是做事最公平的统治者了!
……
韦说过云南之事的解决之道,扬长而去。
诸官面面相觑,武三思想想后,把韦的话整理一遍,上交朝廷了事。
结果呢,根本办不到韦所提的条件,云南形势依旧,甚至激化,此为后话了。
第九四八节 入侵欧罗巴
以武承嗣为主导的西域造反闹剧传到神都,又有武三思在兵部里的拙劣表现,时人讽刺这两家兄弟,以反讽的手法说可完全信任这两个王爷的忠心,他们昏庸而非操、懿之才也!
而两张兄弟(易之和昌宗)的眼高手低也同样被人看在眼里,他们日益权柄大,却处事拙劣,识得内幕的人都来充当赵括纸上谈兵,说要对付韦,根本不应该这么做,外面引了大军进城,宣布韦谋逆,群殴之,前怕虎后怕狼的,成得了什么大事!
又有的人将现时朝廷朝政混乱归于两张兄弟,封建社会里,为尊者讳,帝王是决不会犯错地(前朝的亡国之君除外)。因此当我们纵观历史时便能发现,凡是文臣武将有了成绩,必会提及君王英明神武,统御有方,知人善任,即使只花过三分钟加以部署,此后再也不闻不问,君王也能功居榜首。
而一旦出现不光彩的事儿,就定然是臣子蒙骗主上所致,好像做决策的皇帝只是一个一无所知的无辜者、被奸狡下属欺瞒的可怜人,全无半点责任。所以,武则天后期朝政昏庸,被解读为权臣当道,蒙蔽圣聪,把她摘得干干净净,连其查察不明的责任都只字不提。。。等到哪怕是韦上台,也不论武则天的过错而诿过于两张兄弟。
……
与两张、两武相比,韦太平公主两夫妇的水平深被推崇,人们对他们的钦佩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韦一身都是胆,明知对方做足准备,形势险恶,却偏向虎山行!
堪与《三国演义》的第66回“关云长单刀赴会”相提并论,对方与他相比,则相形见绌矣!
至于太平公主则显示出了她宽大无比的气量和做事缜密,对方密谋造反,尽在她的掌握中,又在镇压的过程中决定“一个不杀”,兵不刃血地平定叛乱,表现可圈可点,已有一代名君气概!
……
且说史万超保了杜奇微,带了三百家将,径投小亚细亚而去。
他是正式发遣,他要将过去错过的东西给抢回来!
也是他名声在外,大家知道他犀利,遂告诉他去小亚细亚,那里负责军事的唐甜、扎拉汉都不是正规军出?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