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旨!”太常卿应声禀奏道。“汉、唐以来,凡在先皇一朝中有辅佐大功的名臣,依次左右配享,这的确是相沿已久的古制。”
“通常要几位名臣配享?”
“回陛下,此无定数,只依名臣的勋业而定,多则从昭至穆可至四五人,少则一两人,亦可由后世皇帝补享。”太常卿答道。
赵恒点点头,又平视群臣一过,说道:
“朕以为太祖一朝,功勋卓著的名臣甚多,而尤以曹彬为最,曹枢密由朕钦定,众卿再为朕拣选一人。”
大臣们纷纷上奏,有的提到潘美,有的提到李处耘,有的提到党进,还有提姚内斌等人的。李沆奏道:“众大臣的目光都集中在武臣身上,而臣以为最当配享者乃是前宰相赵普!赵宰相晚年虽然得罪了一些人,也做过一些错事,然而拥立太祖,帮助太祖完成了杯酒释兵权的千年伟业,又辅助太祖确立了以仁治国、以文治国的大政方针,此等见识,莫说在太祖一朝,就是有史以来,也是独树一帜的!自此而后,绵延万世,他的光辉会历久弥明!”
“李丞相讲得非常精辟!”吕蒙正相继言道。“重武轻文,乃唐代以来的积弊,看来时至今日,太祖的文治思想还没能深入人心。臣与赵普曾同朝为官,对他的一些做法也颇有质疑,然而观其大节,观其在大宋历史上的勋业,臣以为不但应当配享太祖庙廷,而且应排在曹枢密之前!”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九回 征契丹初幸大名(2)
众臣哑然。赵恒最后拍板:“此事不必再议,就以赵普、曹彬配享太祖庙廷,潘美配享太宗庙廷。退朝!”他站起身,又悄悄对阎承翰说:“宣李沆到偏殿议事!”
赵恒和大臣们说的“配享”究为何意?按当时的礼制,一代皇帝升天之后要建庙祭祀,同时还要在皇帝灵位两旁安放功臣之位,以便在皇帝受到祭享时,功臣也能沾其德泽,一同受祭,称为配享。按理说潘美的功劳一点也不比曹彬小,赵恒为何要让潘美配享太宗庙廷呢?他有他的想法:一来是配享太祖的人数不能太多,二来呢?他的第一位夫人就是潘美的女儿,被自己冷落而终,这件事他一直感到有些愧疚,而潘蕾儿又是太宗皇帝御配,所以借此机会安排潘美配享太宗庙廷,也好在每年一次的祭典中让潘美得到一些安慰。
赵恒匆匆来到偏殿,把李沆单独召进来。李沆刚刚坐定,赵恒便问他道:
“你是执意要让朕御驾亲征的?”
“臣只是考虑到江山社稷,才不得已而言之。”
“你不觉得王钦若所说才是出于爱护君王吗?”
“臣平生最厌恶的就是望风阿谀之徒。王钦若的话表面上看起来是爱护君王,实则是深窥陛下厌战之心。陛下试想,当此危急之际,一旦形势陡转,契丹直下,大宋沦于夷狄之手,王钦若只须写一纸降书,便可在契丹重新做官,而承受其祸者,则是陛下一人。反之,陛下亲临前线,振臂一呼,颓师也可以变为锐师,败势也可以转为胜势。只有击溃契丹,陛下才能光耀史册呀。就此而言,何人是忠于陛下,何人是迎合陛下,不是一目了然吗?”李沆侃侃言道。
赵恒追问:“朕一出征,败势就可以转为胜势了?”
“连陛下都出征了,傅潜还敢按兵不动吗?”
赵恒觉得有理,说道:“朕也已下了决心,不过是想听听你的道理。朕宣你单独来见,是想托付给你一件事。”
“敢问何事?”
“朕这次出去,汴京要有个可靠的人做留守。朕打算让你守护京城,兼任开封府尹,你务必尽心乃职。”
李沆深深拱手,答道:“陛下只管前行,臣若有一毫闪失,甘愿以身抵罪!”
十二月十五日,赵恒率领京城禁军两万人从汴京出发,孙全照、杨琼等各居行伍之中。队伍行进的速度极快,四天之后便到达了澶州。刚刚住下,冀州张耆派人前来驰报:
“启禀陛下,张耆将军在冀州城南杀伤契丹一千余人,缴获战马一百余匹!”
“好!”赵恒高声贺道。“这个张耆,不愧是朕的良将!”刚说到这儿,突然心里一惊:“怎么,契丹人都打到冀州了?”
孙全照连忙安慰道:“张耆将军打了胜仗,契丹势必退却,请陛下放心。”
“放心放心,朕能放得下心吗?”赵恒气恼地说。又命孙全照:“你带上朕的口谕速到镇州,命傅潜立即出兵,否则军法论处!”
“遵旨!”孙全照应答一声,迅即出宫。
“陛下,臣以为张耆将军冀州战胜,战局便有逆转之势。为鼓士气,臣请扈卫陛下赶往大名府,裴庄、王荣都在那里准备接驾呢!”杨琼建议道。
赵恒寻思片刻,说道:“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