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刀叉起鱼,放到火上烘烤,先吃熏鱼肉。
半个时辰后,丁峰把火撤去将竹节剖开,一股饭香立即扑鼻而来。望着白花花的米饭,朱贵直流口水:“比饭铺的米饭香多了!”
丁峰笑道:“还有好吃的呢!”
他和云婵将地上的土扒开,拿出埋入的泥团。把泥壳剥开,一股肉香立即弥漫开来。奇怪的是,那鸡白白净净的。
王举问:“毛哪儿去了?”
丁峰把手里的泥壳给他看,原来都沾到泥土上了。
王举和朱贵知道云婵是仙女,对她有敬畏心,路上一直比较拘束。
丁峰感觉出来了。吃完饭,他要融洽气氛,想起云婵在山里舞蹈的情景,就说:“云婵姐,你给大家跳舞吧!”
一听可以看仙女跳舞,王举和朱贵好高兴,齐声道:“云婵姐姐快跳吧!”
云婵说:“要有乐器伴奏就好了。”
朱贵看到庙里的皮鼓,立即说:“我擂鼓。”
王举拿下神龛布幔上的铜铃:“我摇铃!”
云婵似不满足:“鼓和铃只能打出节拍,无法奏出音乐。”
丁峰想起以前玩过的竹笛,便说:“我吹笛。”
云婵好高兴:“太好了!”停一下,显出了沮丧的神色:“你的竹笛没带来。”
丁峰望着庙外的竹林,说:“可以自己做。”
朱贵问:“怎么做?”
“把竹子打通,挖出孔眼就成。”丁峰答道。
“为什么挖了眼就会有乐音出来?”
丁峰解释说:“琴弦长,音调就低。用手指在琴弦正中按下,音调就要高八度。笛子靠竹管中的空气震荡发声。改变音孔位置,震动空气柱长度不同,就发出不同的音调。”
云婵说:“黄帝的臣子伶伦,发现长短不同的竹管,发出的音调不同。”
王举听了,就讲:“人说话也有音调高低,却没有乐音之美。”
云婵答道:“没错。为了寻找乐音,伶伦每日到凤岭上,聆听凤凰鸣唱。他看到凤与凰栖落树上,鸣唱声音和谐曲调美妙无比。它们各鸣六声,再连声引颈合唱。他就按凤凰鸣唱的两个六声,创造了音乐的十二音律,制出十二根长短不同竹管组成的乐器。”
丁峰点头道:“古人的传说不无道理,本朝布衣王子朱载育创立十二平均律,已被西洋人认定为标准音调。”
王举问:“什么是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是音乐的一种律制。”丁峰解释:“把一个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音程,每一个音程为一个半音,音调优美无比,变调转调也非常方便。西洋的钢琴,就是依据十二平均律的原理制作的。”
经过这样探讨,大家终于明白那美妙的天籁之音的来历。
丁峰采来竹子,截成二尺来长,用烧红的铁钎在不同的位置钻孔,再用小刀把孔镗光,一支崭新的竹笛做出来了。
丁峰问:“吹何曲子?”
云婵说:“《霓裳羽衣曲》。”
他把竹笛贴到唇边,抒情的散板立即萦绕在小院里,云婵随着舒缓的乐音翩跹起舞。王、朱二人击鼓摇铃,一场美伦美奂的歌舞在荒山古庙中演了起来。
云婵的舞蹈,婀娜多姿楚楚动人,神韵四射轻柔婉转。
旋转起来,像风吹雪花在空中回旋。腾跃之态,如游龙飞向天际。曳在地上的裙裾,就像飘动的轻云一样。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