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克宽放下手中的毛笔,揉了揉太阳穴,说道:
“呈上来。”
亲兵将书信递到汤克宽手中,然后退到一旁待命。
汤克宽先拿起了一封封蜡上印着俞字印章的书信,这是俞大猷派人送来的。
他拆开书信,仔细阅读起来。
信中,俞大猷首先对茜泾镇大捷表示了热烈的祝贺,称赞汤克宽指挥有方,莫潇等人英勇善战,为朝廷立下了大功。
随后,俞大猷又详细说明了倭寇残党的动向——一部分倭寇乘船逃往了海外,
另一部分则分散在沿海的一些小岛和渔村,伺机作乱。
他叮嘱汤克宽一定要加强太仓城的防御,同时密切关注倭寇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刻上报朝廷,并与周边的明军部队协同作战。
看完俞大猷的书信,汤克宽点了点头,心中有了底。
他将书信放在一旁,又拿起了另一封书信。
这封信的信封上没有任何印章,只写着“汤将军亲启”四个字。
汤克宽认出了写信人的字迹,是自己赞赏的一位小友。
这位小友虽然年轻,但在抗倭战场上屡立奇功,深受汤克宽的赏识。
此次茜泾镇大战,他因为在其他地方设防,未能赶来参战,心中一直有些遗憾。
信中,他详细询问了此次大战的具体情况,包括倭寇的兵力部署、战术特点,
以及明军和江湖人士的协同作战方式等,希望能从中学到一些经验,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倭寇之乱。
汤克宽看完书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对这位小友的好学精神非常赞赏,当即拿起毛笔,准备回信。
他将此次茜泾镇七浦口大战的详细战报一五一十地写了下来,包括莫潇如何利用江湖人士的灵活性,多次奇袭倭寇的软肋;
如何识破倭寇的毒计,避免了联军的重大损失;以及如何与魔门暂时联手,形成合力,最终击溃倭寇主力等。
在信的最后,汤克宽还总结了此次大战的经验教训,强调了团结协作、知己知彼的重要性,并鼓励他继续努力,为朝廷和百姓多做贡献。
在书信外封他满带欣赏的写下了继光亲启的字样。
写完书信,汤克宽将两封信都封好,叫来亲兵,吩咐道:
“这两封信,务必尽快送到俞将军和戚将军手中,不得有误!”
“是!”
亲兵接过书信,郑重地行了一礼,然后转身快步走出了军帐。
汤克宽看着亲兵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此次抗倭大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知道,倭寇一日不除,沿海的百姓就一日不得安宁。
而他作为明军的将领,肩负着守护家国的重任,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阳光透过军帐的缝隙照进来,将汤克宽的身影拉得很长。
他拿起案上的一份伤亡名单,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眼中闪过一丝悲痛。但很快,他的眼神又变得坚定起来。
他知道,只有将倭寇彻底赶出明朝的海域,才能告慰那些牺牲的英灵,才能让沿海的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