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小说网

73小说网>明末封疆 > 第711章 人才兴国(第2页)

第711章 人才兴国(第2页)

“诸公所言,皆有其理。科举,当开!”

他顿了顿,继续道,条理分明:

“其一,便依洪阁老之言,昭告天下,今岁开科取士,以为朝廷庆贺平定、拔擢贤才之盛典。”

“其二,李岩所提改革甚合吾意。着礼部、吏部共议,此次春闱……”

他特意加重了这两个字,明确了考试层级(注:春闱即会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录取者称贡士,再经殿试成进士),这也就意味着,本次科举将跳过之前州府选拔的环节,一考定生死,颇有些后世高考的感觉。

“策论权重需加重,考题务求实学,选拔能佐治世之干才,而非空谈之辈。”

“其三,便如郑将军、李阁老、范阁老所虑,章程、考官、地方筹备,务必周全、公允、迅速。此事由洪阁老总揽,礼部、吏部协同办理,尽快将详细章程呈报内阁。”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洪承畴身上:

“洪大人,此事关乎国运人才,吏部责任重大,望你尽心竭力。”

“臣,遵柱国令!”

洪承畴立刻起身,肃然拱手。

魏渊微微颔首,心中那幅关于帝国未来的蓝图,似乎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渊阁内的空气,仿佛也因这项重大决策的落定而重新流动起来,带着一种蓄势待发的蓬勃力量。

诏书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携着帝国的意志,驿马流星般驰过尚未完全散尽烽烟的官道,将一道石破天惊的消息传遍九州:

新朝将于今岁春季,在京师重开春闱!

这消息如同投入久闭潭水中的巨石,顷刻间在所有府、州、县的士林阶层中激荡起滔天巨浪。

自战乱以来,科举停废已久,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前路茫茫,或困顿于乡野,或辗转于沟壑,青云之路仿佛已被铁蹄踏断。

如今,新朝鼎立,万象更新,竟率先重启这最为读书人所看重的抡才大典!

一考而定前程,有机会跃过龙门,成为天子门生,光耀门楣,施展抱负——这虽非亘古未有的创举,但对于在黑暗中煎熬太久的士子们而言,其吸引力无异于久旱之甘霖,暗夜之明灯。

江南水乡,苏州府学内,年轻的秀才们围聚一堂,激动地传阅着从知府衙门抄录来的邸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朝廷开科了!终于等到了!”

有人抚掌而叹,仿佛已看到秦淮河畔的画舫笙歌在为他们的前程庆祝。

北地寒门,山西一座破旧的书院里,老塾师用颤抖的手捧着消息,对底下寥寥几个衣衫简朴的学生哽咽道:

“朝廷没有忘了我们读书人!尔等务必要刻苦用功,此番便是鲤鱼化龙之机!”

消息所至,群情沸腾,学生们攥紧了手中的旧书,目光灼灼,仿佛能穿透冰冷的墙壁,望向遥远的京师。

西南腹地,川中一带,在崎岖难行的蜀道深处,一座遭过兵燹、半壁焦黑的县城学宫里,消息传来时,几乎令人难以置信。

老训导捧着由省城辗转送达的公文,双手颤抖,昏花的老眼反复确认了数遍,最终激动得不能自已,竟当着几名学生的面老泪纵横。

“开了…朝廷开了恩科了!苍天有眼,文脉不绝啊!”

他沙哑的呼喊声在残破的学宫里回荡。

这里的学子,或许比江南或北地的同辈经历了更多的磨难。孙可望乱蜀、地方势力拉锯、土司动荡……连年的战祸让许多人家破人亡,典籍散佚,师友凋零。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