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沃夫,乌克兰西部,2025年10月
褪去军装的锋芒,彼得罗夫和李海镇变成了两名普通的东欧商务人士,带着略显陈旧的公文包,混迹在熙攘的人群中。
他们乘坐的航班经明斯克短暂停留,利用伪造的白俄罗斯身份文件入境,再以波兰贸易公司雇员的身份,搭乘跨国巴士穿过相对松懈的波乌边境检查站,最终踏上了乌克兰利沃夫略显陈旧却充满生活气息的街道。
旅途漫长,但并未浪费。
在巴士颠簸的座位上,在嘈杂的边境咖啡馆里,两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交流。
彼得罗夫分享了一些阿尔法部队在复杂城市环境作战的残酷教训;
李海镇则讲述了在半岛南部执行渗透任务时,如何在绝对静默和极端压力下保持思维清晰的心得。
他们讨论装备的微调、备用身份的准备、以及面对不同等级威胁时的优先级反应。
一种基于专业能力和对任务共同承诺的、冰冷的信任在两人之间悄然生长。
利沃夫的秋意比莫斯科更浓,金黄的落叶铺满了古老的鹅卵石街道。
按照原计划,他们将在市中心圣乔治大教堂附近的一家小咖啡馆,与一位代号“鲱鱼”的fsb内线接头,获取关于西尔斯基在基辅活动的最新安保细节和独立广场周边的最终布防图。
距离接头时间还有半小时,两人在教堂广场周围漫步,实则进行着精密的“敌情扫描”。
彼得罗夫的目光扫过街角的报刊亭、露天咖啡座的游客、以及停在路边的几辆不起眼的轿车。
李海镇则更关注建筑物的窗户、高处可能的观察点、以及人群流动中那些节奏异常的身影。
几乎同时,两人脚步微不可察地一顿,眼神在空中交汇了一瞬。
无需言语,警报已在心中拉响。
“两点钟方向,戴灰色鸭舌帽,在第三个长椅坐了超过二十分钟,报纸没翻过页。”
彼得罗夫的声音压得极低,嘴唇几乎不动。
“九点钟,穿棕色夹克,在教堂门口‘拍照’,镜头方向一直对着咖啡馆入口。”
李海镇补充,目光平静地扫过教堂尖顶,“还有斜对面二楼,窗帘缝隙……反光镜片。”
这些“普通人”的行为在训练有素的特工眼中,如同黑夜中的萤火虫一样扎眼。
他们分散在关键位置,看似互不相干,却隐隐构成了一个松散的监控网,焦点正是那家即将接头的咖啡馆。
“不是冲我们来的,”彼得罗夫迅速判断,“是针对‘鲱鱼’的。他暴露了,或者……已经被替换了。”
这意味着,对方很可能在守株待兔,等着“鲱鱼”的联络人——
也就是他们
——自投罗网。
“陷阱。”
李海镇言简意赅,眼神冰冷。
之前“夜莺”提供的情报,包括接头地点和时间,此刻都散发着浓烈的阴谋气息。
没有任何犹豫,行动方案在瞬间达成共识——
立刻脱离。
但如何在对方可能已经注意到他们、并且布下眼线的区域,不露痕迹地消失?
两人瞬间启动了精妙的“城市消失术”。
彼得罗夫走向一个卖传统彩蛋的小摊,拿起一个仔细端详,用身体巧妙地挡住了来自某个监视点的视线。
李海镇则“不小心”撞到了一位提着大袋子的老太太,东西散落一地,他立刻蹲下帮忙收拾,制造了一个短暂但有效的混乱和视觉遮挡点。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