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是刺杀手段。
将微型高爆战斗部伪装成无人机电池或核心部件,利用图传系统实现精准末端制导,这是最可行的方案。
但如何确保在重重安检下,将核心部件带进展会并完成最后的隐秘组装?
如何在西尔斯基出现的极短时间窗口内,完成锁定、突防和撞击?
每一个环节都充满致命变数。
彼得罗夫的角色是“凤凰公司”驻乌克兰的“业务联络人”。
他需要以假身份,在“积极”地“采购”一些基础、常见的无人机部件。
然后,利用在安全屋准备的简易工具对这些部件进行一些外观上的、非功能性的“修改”——
比如重新喷漆、贴上“凤凰”的标签、或者用外壳包裹一下。
这些被“改装”过的普通部件,将作为“凤凰公司自主研发的样品”摆在展台上,用于撑门面和吸引眼球,掩盖他们真正“核心技术”的来源可疑性。
还有一个无解的难题——
炸弹的最终安放点。
西尔斯基在展会现场可能的动线?
哪些地方是安保死角或相对薄弱环节?
如何在携带炸弹核心部件通过入口的x光机、金属探测器、爆炸物嗅探犬以及SbU特工肉眼盘查?
如何在会场内部无处不在的监控和人流中,完成最后的激活和定位设置?
外围军警的重重警戒线更是几乎断绝了远程操控无人机从会场外发起攻击的可能性。
他感觉自己在设计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迷宫。
就在两人沉浸在高强度、高压力的伪装与策划中时,房间角落那台老旧电视机突然提高了音量。女主播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渲染的凝重:
“插播重要新闻!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今日宣布破获一起重大间谍案件!一名涉嫌为俄罗斯情报机构效力、并直接参与策划了上月针对我国关键军事设施的无人机袭击事件的叛国者已被抓获!”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被两名全副武装、头戴面罩的特工紧紧押解着的男子。
男子穿着皱巴巴的衬衫,头发凌乱,脸色惨白,眼神涣散,嘴唇哆嗦着。
镜头给了他一个特写——
典型的“被摧毁”的叛徒形象。
“据SbU公布的信息,被捕者系某军事机构的技术职员,因长期对上级不满,心怀怨恨,被俄罗斯情报人员以重金收买,向其提供了目标的精确坐标、安保漏洞以及无人机活动规律等绝密情报,直接导致了袭击的发生!”
画面切换到新闻发布会现场。
SbU的一位发言人(肩章显示级别不低)正对着话筒:
“……这是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无耻背叛!是俄罗斯侵略者肮脏手段的又一铁证!被捕者已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并表达了深刻的悔意。他将在法律的最大范围内受到严惩!”
紧接着,镜头切回被押解的“叛徒”。
他被推到话筒前,眼神空洞地盯着前方,语调机械地说道:
“我……被贪婪和怨恨蒙蔽了双眼……背叛了祖国和人民……接受了俄罗斯人的金钱……提供了情报……我深感悔恨……请求法庭宽恕……”
公寓里,彼得罗夫和李海镇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目光冷冷地投向电视屏幕。
这样的“表演”,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见过太多——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