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小说网

73小说网>穿越做皇帝,体验三千嫔妃 > 第367章 百工学堂育新才双花绣坊引新潮(第2页)

第367章 百工学堂育新才双花绣坊引新潮(第2页)

苏婉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封敖风的信:“刚收到云罗的信,百工学堂的孩子们进步很快,徐农官说有个叫狗蛋的少年,改良了播种机的漏斗,能节省不少种子呢。”

“这可真是好消息!”兰妃笑道,“等秋收时,咱们派些宫女去云罗学学,把双花锦的织法和新农具的用法都学回来。”

御书房里,林羽正看着林风送来的贸易清单。双花锦的出口量比上月翻了一倍,瑞国的铁制品和农具在云罗也供不应求,账本上的数字节节攀升,透着一派繁荣景象。

“陛下,云罗的百工学堂还缺些笔墨纸砚和五金材料。”林风汇报道,“敖风督查希望能从瑞国调拨一批,臣已经让人准备好了。”

林羽点头:“再加些医书和药材,让太医院派个擅长儿科的太医去坐诊,孩子们的健康最重要。”他翻到清单的最后一页,看到“双花绣坊拟在瑞国开设十家分店”的条目,眼中闪过笑意,“钱老板和王织娘倒是有魄力,让户部给他们批些低息贷款,支持他们把生意做起来。”

林风拱手道:“臣这就去办。对了,臣听说云罗的孩子们开始学两国文字了,敖风督查还编了本《双语童谣》,孩子们唱着歌就把字认了。”

“有心了。”林羽拿起桌上的《双语童谣》,翻开一看,里面的童谣都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瑞云松,焰灵花,同住一个家;你织布,我种田,日子美如画”,读来朗朗上口。

云罗的百工学堂里,放学的钟声响起,孩子们背着布包,手里拿着各自的作品——陶土小罐、木刻犁头、绣着简单花纹的帕子,叽叽喳喳地往外走。阿豆举着他的焰灵花陶罐,向敖风炫耀:“敖风哥哥你看,孙师傅说我做得好!”

敖风接过陶罐,仔细看了看:“确实不错,就是罐口有点歪,明天让孙师傅教你怎么修。”他转身对徐农官说,“徐老,今日辛苦您了,我让人备了新米粥,咱们一起尝尝。”

饭堂里,工匠们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喝着新米粥,吃着咸菜,气氛热闹得像一家人。赵老根给徐农官盛粥时,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敖风督查,瑞国的吴师傅说要送一批新的打铁工具来,还说要教孩子们做‘双花剪刀’——一边刻焰灵花,一边刻瑞云纹,又好看又好用。”

“太好了!”敖风笑道,“我这就回信感谢他,顺便问问瑞国的染匠什么时候能来,阿禾她们都等着学新染法呢。”

夜色渐浓,学堂的灯还亮着。敖风坐在灯下,整理着孩子们的作业,每一份都认真批注。窗外的雨已经停了,月光透过窗棂照在桌上,照亮他写下的“精益求精”四个字。他想起林羽的嘱托,想起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忽然觉得,所谓的传承,不仅是手艺的延续,更是人心的联结——当云罗的孩子会用瑞国的工具,瑞国的少年能唱云罗的歌谣,两国的界限,早就融化在日复一日的相处里了。

双花绣坊的灯也亮着。王织娘和周娘正在赶制一批销往瑞国的锦缎,织机的咔嗒声在夜里格外清晰。周娘看着织出的花纹,忽然笑道:“等这批货卖了,咱们给学堂捐些钱,建个新的织布教室吧,让更多孩子能学手艺。”

王织娘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阿禾说她想学瑞国的‘堆绣’,等新教室建好了,就请兰妃娘娘宫里的绣娘来教。”

瑞国都城的深夜,苏婉还在翻看双花绣坊的图样。兰妃和柳妃凑过来,指着一张“龙凤呈祥”的花样说:“这个好!龙用云罗的盘金绣,凤用瑞国的绒线绣,肯定能成为大婚的爆款。”

苏婉笑着点头:“我已经让人把图样送去给工部了,让他们在新造的龙舟上也刻上这纹样,等龙舟节的时候,让瑞国和云罗的百姓都看看。”

窗外的月光洒进宫殿,照亮了桌上的《双语童谣》。林羽走进来,拿起童谣轻声念道:“你打犁,我织布,共种一块田;你酿蜜,我做糕,同过一个年……”

苏婉靠在他肩头,轻声道:“陛下,你看,孩子们都懂的道理,其实最简单。”

林羽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温柔:“是啊,最简单的,往往也最长久。百工学堂育的是新才,双花绣坊引的是新潮,说到底,都是让日子越来越好。”

云罗的百工学堂里,阿豆的焰灵花陶罐被摆在陈列架上,旁边是瑞国女孩玲儿做的瑞云纹木梳,两种物件挨在一起,竟有种说不出的和谐。学堂的钟声在清晨再次响起,孩子们的琅琅书声穿过雨雾,与双花绣坊的织机声、市集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属于新时代的歌谣。

属于林羽与三千嫔妃的故事,在这充满希望的暮春里继续铺展。而瑞国与云罗的土地上,百工学堂的孩子们正在茁壮成长,双花绣坊的锦缎正流向千家万户——这些年轻的生命与精美的手艺,正共同编织着一个更包容、更繁荣的未来,让和平的种子在岁月里深深扎根,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