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小说网

73小说网>穿越做皇帝,体验三千嫔妃 > 第370章 秋闱同考显才俊双榜共张耀双邦(第1页)

第370章 秋闱同考显才俊双榜共张耀双邦(第1页)

云罗国的金秋,天高云淡,月牙河畔的稻田翻着金浪,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的清香。联韵学堂的院子里,十几张案几整齐排列,上面铺着宣纸,摆着笔墨——今日是云罗首次与瑞国同步举行秋闱乡试的日子,百工学堂与联韵学堂的学子们齐聚于此,要在同一考场、同做考题,一较高下。

“阿禾姐姐,你的笔握得真稳。”阿豆坐在案前,小手攥着毛笔,墨汁在宣纸上洇出一个小小的墨点,他吐了吐舌头,赶紧用吸墨纸吸掉。

阿禾正蘸着墨,闻言笑道:“多练练就好了。你看这考题,‘论农桑与百工之共生’,徐爷爷讲过好多次呢,咱们把双季稻和双花锦的事写进去,肯定能得好名次。”

不远处,狗蛋正对着考题凝神思索。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褂子,袖口磨出了毛边,却坐得笔直。案几上的砚台是他自己用双花泥做的,边缘还刻着歪歪扭扭的“勤”字——是秦木匠教他刻的。

“狗蛋,别紧张。”敖风穿着青色官服,巡视到他身边,轻声鼓励,“就像平时在学堂里写策论一样,把你改良播种机的想法写清楚,这才是考官最想看的。”

狗蛋用力点头,鼻尖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抬手用袖子擦了擦,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一器可利万民,一法能安百业”,字迹虽算不上娟秀,却力透纸背。

考场外,徐农官和周明博士正站在银杏树下交谈。徐农官手里拿着一份考题,笑道:“周博士这考题出得好,既考经义,又重实务,正合了‘学以致用’的道理。”

周明抚着胡须,点头道:“老夫特意让瑞国的考官也出了几道题,像‘论双花锦之巧’‘析龙舟竞渡之理’,都是两国交融的实事,能看出学子们是否真的用心观察。”

张奶奶提着食盒走过来,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米糕,用瑞国的椰浆和云罗的红糖做的,又甜又糯。她笑着说:“两位先生辛苦了,尝尝新米做的糕,给孩子们讨个好彩头。”

瑞国的主考官李大人也走了过来,他刚检查完考场纪律,接过米糕尝了一口,赞道:“张奶奶的手艺真棒!这米糕既有瑞国的香甜,又有云罗的软糯,就像今日的秋闱,两国学子同场竞技,本就是件美事。”

后宫里,苏婉正和兰妃、柳妃翻看从瑞国都城传来的秋闱消息。案上摆着两份考题,一份是瑞国都城的“论四海一家之理”,一份是云罗考场的“论农桑与百工之共生”,字迹不同,立意却殊途同归。

“这考题出得有深意。”兰妃指着云罗的考题,“把农桑和百工放在一起论,正是要让学子们明白,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柳妃拿起一张瑞国考生的答卷草稿,上面写着“焰灵花可酿美酒,瑞云纹能绣华章,物犹如此,人何以异”,她笑道:“这学子有见地,把两国的风物都写活了。”

苏婉点头:“等放榜了,咱们把两国的优秀答卷都刻印出来,送到各学堂当范文。让孩子们知道,读书不是为了死记硬背,是为了明白事理,更好地过日子。”

正说着,翠儿匆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快信:“娘娘,云罗考场传来消息,阿禾姑娘写的策论被考官们称赞,说她把双花绣坊的织锦技艺和农桑的时令结合起来,道理讲得又透又巧!”

“这孩子果然没让人失望。”苏婉笑着拆开信,只见上面抄录着阿禾的几句策论:“丝随季变,锦因时新,织锦如种田,需知天时、明地利、聚人和,三者缺一,难成佳品。”

兰妃赞叹道:“小小年纪能有这番见解,将来定是个有出息的。”

秋闱放榜那日,联韵学堂的门前挤满了人。两张大红榜单并排悬挂,左边是瑞国考官评定的名次,右边是云罗考官评定的名次,有趣的是,阿禾和瑞国学子王砚之并列榜首,狗蛋和另一位云罗学子李书文并列第二,名次交错,像一串紧密相连的珠链。

“阿禾姐姐是第一!”阿豆举着小手欢呼,他虽然没上榜,却比自己考中还高兴。

阿禾站在榜单前,看着自己的名字旁边写着“策论精妙,融贯两邦”,脸颊微红,心里却暖暖的。她转头看向王砚之,那是个穿着月白长衫的少年,正朝她拱手笑道:“阿禾姑娘的策论在下拜读了,‘织锦如种田’一句,真是妙极了。”

“王公子过奖了。”阿禾连忙回礼,“公子写的‘舟行浅水需用桨,船入深海要扬帆,治国亦然,当因时制宜’,才更见真章。”

两人相视一笑,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