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小说网

73小说网>清妖 > 第141章 跟不跟我走(第2页)

第141章 跟不跟我走(第2页)

这一点毋庸置疑。

官场再烂,只要官员形成统一认知,态度坚决,动员的力量压也压死那帮盐贩子了。

谢、杨非黄巢。

剿匪首要在于情报。

根据以往剿匪失败经验,赵安认为盐匪之所以能屡剿不绝,关键在于他们在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一些地方的保甲、衙役兵丁,甚至一些低级官吏或出于利益输送,或迫于威胁,或多或少成为盐匪的眼线。

往往官兵未动,风声早已传到匪巢,再加上百姓对盐匪的同情,专项打击就很难奏效。

深知这一点的赵安将“异地用人”发挥到极致,并严厉推行下去。

即将甲县衙役、巡兵调到乙县,再乙县人手调到丙县,丙县调到丁县

与这些武装衙役、巡兵一同调动的是同盐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基层小吏,再通过衙门自查方式监视可能与盐匪私通的官吏,用这种临时办法切断盐匪从官方渠道获取情报。

“异地用人”决定是以布政使司的“红文”形式下发的,当然没有明说是对付盐匪,而是以整顿吏治为由对县级官府自查自办。

知县这个主印官是无须调动的,一来知县调动归吏部管,布政使只有建议权;二来知县是流官,通常一任只有三四年,即使在任期间与盐匪有利益瓜葛,牵扯的也不会太深。

包括县丞、主薄这两个佐贰官。

毕竟谢、杨二匪在皖北做大已有二十多年,期间不知换了多少地方官。

那么重点调动人员就是有缉私职责的巡检,以及对盐业有一定管理权的税课司。

灵壁县巡检周正业是第一个被调动的相关人员,无须举报也无须什么线索便可认定此人与盐匪有利益往来,因为灵壁县的私盐非常猖獗,猖獗到合法盐商的盐都没办法在灵壁县正常销售。

很快,代理凤阳知府的安德顺一纸调令便将周正业从灵壁调到怀远县。

作为基层小吏,周正业肯定不知省里的大事,接到调令心中虽然纳闷却不敢违逆,只好收拾东西匆匆前往怀远县任职。

殊不知其前脚刚走,一队从安庆抚标派来的精干兵丁便接管了灵壁巡检司,然后直接将该司巡兵直接缴械控制。

十几名由凤阳府派来的工作人员迅速入驻,这帮人二话不说以“整肃内务”为名不仅将巡兵分开审查,还将灵壁县内所有保甲、驿卒乃至衙门的白役集中起来重新整编,将灵壁县原有官府体系打了个粉粹。

对此,知县、县丞、主薄“三大佬”集体保持沉默。

因为,几天前他们刚刚被召到府城开过会。

会议主持人是同知大人,但会议发言人却是贵为从二品的署理巡抚赵大人。

赵大人在会上几次拍桌子,甚至还摔了茶碗。

中心意思只有一个——“要么跟赵大人走,要么赵大人请你们走!”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