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舰队离开了贵霜海岸,乘着信风,向着东方的大汉故土驶去。
蔚蓝无垠的海洋上,白色的海鸥追逐着船帆,阳光洒在甲板上,反射出粼粼波光。
离开了战火纷飞的陆地,旅途显得平静而略显漫长。
刘协所乘的旗舰“镇海号”,如同海上的移动行宫。
这日,他闲来无事,信步走上甲板,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心中思考着帝国的未来。
征战虽告一段落,但治理一个前所未有庞大的帝国,挑战才刚刚开始。
他转身对随侍的宦官吩咐道:“去请诸葛亮、刘基先生,还有……归命侯李世民,来朕的舱室一叙。”
舱室宽敞明亮,布置典雅,透过舷窗可以看到外面碧波万顷。
刘协居中而坐,诸葛亮、刘基先至,行礼后分别落座。
片刻后,李世民也到了,他依旧穿着素服,神态间带着一丝归顺之初的拘谨,恭敬行礼:“臣李世民,参见陛下。”
“李卿不必多礼,坐。”刘协微笑着指了指旁边的座位,“今日风平浪静,旅途无聊,朕想起几位皆是经天纬地之才,故邀来一叙,随便聊聊这治国安邦之道。如今帝国疆域万里,民族众多,如何有效治理,使其长治久安,朕想听听诸位的高见。”
气氛起初有些微妙。
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从容;
刘基目光深邃,似在思索;
而李世民则正襟危坐,显得有些谨慎,毕竟身为降臣,言多必失的道理他深谙于心。
刘协看出李世民的拘束,便先对诸葛亮笑道:“孔明,你常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治国必有深谋远虑。如今疆域骤扩,首要之务为何?”
诸葛亮略一沉吟,开口道:“陛下,臣以为,首要在于‘定章程,明法度’。新附之地,风俗各异,律法不明则易生乱。当速遣精通律法之干吏,结合当地旧俗与大汉律令,制定清晰简明之法规,颁行天下,使民知所避就。同时,设立学堂,推行教化,以华夏文字、礼仪、典籍渐染之,使‘书同文,车同轨’,方能根基稳固。”
他顿了顿,补充道:“此事宜缓不宜急,需春风化雨,而非强压硬灌,否则易生抵触。”
刘基点头附和:“孔明所言极是。然‘仓廪实而知礼节’,治理之基,在于民生。臣观贵霜等地,农业技术远逊中原,水利不修,靠天吃饭。当大力推广曲辕犁、代田法等先进农技,兴修水利,引进中原高产作物如地瓜、南瓜,使百姓饱暖,则乱源自消。此外,畅通商路,保护往来商旅,使货物其流,则税赋可增,民亦可富。”
刘协赞许地点点头:“二位爱卿所言,一重文教法制,一重经济民生,皆为根本。李卿,”他目光转向李世民,“你曾主政一方,于治理必有独到见解,不妨畅所欲言。”
李世民见刘协点名,心中微微一紧,但看到诸葛亮和刘基都是就事论事,气氛宽松,便稍稍放松,谨慎地开口道:“陛下垂询,臣不敢不言。臣以为,孔明先生与刘基先生所言,实为治国之要义。臣……臣在贵霜时,深感其地民众散漫,部族林立,号令难行。故以为,除文教经济外,‘因俗而治’与‘选贤任能’亦至关重要。”
他见刘协认真倾听,便鼓起勇气继续道:“对于新附之地,尤其是风俗迥异之处,短期内不宜强行改变其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可允其自治,但需派流官监督,并逐步引导。关键在于选拔和任用人才。不仅要用中原干吏,更要大胆任用当地有威望、通晓汉文化的贤能之士,给予他们一定的权柄,使其成为沟通朝廷与地方的桥梁。如此,可减少隔阂,加速融合。昔日在……在臣治下,若能更早悟得此道,或也不至于……”
他话到此处,适时停住,略带一丝自嘲。
刘协闻言,眼中露出欣赏之色。
这个可是后世华夏自治区的雏形啊!
刘协点头称赞:“好一个‘因俗而治’与‘选贤任能’!李卿此言,深得朕心。确实,一味强压只能激起反抗,唯有刚柔并济,方能收服人心。”
他指了指舷窗外:“譬如这大海,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驾驭巨舟,需知水性,顺势而为。”
听到刘协以大海为喻,肯定自己的观点,李世民心中一块石头落地,神情自然了许多。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