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将记录仪放进密封袋的瞬间,指尖触到外层防护膜的一道细小裂痕。她停顿了一下,没有更换袋子,而是用胶带在破损处缠了两圈。苏悦站在旁边,看着她把样本逐一编号,动作稳定得不像刚经历一场失败的侦查。
“他们知道我们会来。”林晚把最后一份土壤样本放入冷藏盒,盖上盖子,“不是猜的,是设计好的流程。”
苏悦靠在桌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通讯器边缘:“你是说,那些陷阱……本来就在等我们踩?”
“不只是陷阱。”林晚打开战术屏,调出无人机最后传回的热成像图,放大那片集装箱残骸区域,“你看这里,三次巡逻路线完全重合,间隔四秒,误差不超过零点三秒。这不是应急反应,是标准作业程序。”
屏幕上,几条虚线连接着塌陷点、毒气喷口和光感触发区。林晚用笔在几个关键节点打上标记,然后画出一条绕行路径。
“他们不要命,要信息。”她指着图示,“每一步都在测试我们的应对方式——反应速度、判断逻辑、甚至队员之间的配合节奏。我们走错一步,他们就知道我们是谁,训练水平多高,有没有外援。”
苏悦盯着那条绕行线:“所以你让他们撤回来,不是因为危险太大,是因为你不想让他们再‘答题’了?”
“答错了会死,答对了更危险。”林晚关闭图像,切换到信号分析界面,“昨晚核心平台崩解前两秒,出现过一次高频脉冲。刚才无人机坠毁前0。8秒,又捕捉到几乎相同的波段。编码结构一致,只是加密层级提升了。”
她调出两组波形并列对比,细微的波动在屏幕上重叠。“他们在收集数据。每一次行动,都是我们给他们送情报。”
帐篷外传来脚步声,一名队员送来回收的装备清单。林晚接过平板,快速扫过内容,在“塑料探测条”一项停留片刻。
“这根条子,当时是怎么触碰裂缝边缘的?”
“斜着压下去的,大概三十度角,没垂直落点。”队员回答。
她点头,把平板还回去,随即起身走向角落的工作台。那里放着从现场带回的混凝土残片,刻痕清晰可见。她戴上手套,用放大镜观察符号细节——齿轮轮廓,三条斜线向外延伸,像是某种变体。
她的目光落在前世记忆里那个办公室墙上挂着的机械图。不是装饰,是标识。但眼前这个,多了破坏性的改动,像是刻意与过去划清界限。
“他们和赵铭有关,但不想让人认出来。”她低声说。
苏悦走过来,声音压低:“现在怎么办?总不能一直耗在外面。”
林晚没有立刻回答。她打开“心灵洞察之镜”的使用日志,确认今日三次已满。太阳穴仍在隐隐抽痛,像是有细针在里面缓慢移动。她喝了口温水,把注意力拉回战术推演。
“不能再按常规思路进去了。”她重新调出厂区外围地图,结合风向、光照和地面材质,开始标注感应盲区,“他们的系统依赖预判,那就不能让他们预判我们的下一步。”
她在地图上划出一条曲折路线,避开所有已知触发点,穿行于倒塌钢架与废弃管道之间。
“这条路不会被监控覆盖。”她说,“因为它不在他们的测试路径上。他们设好了题目,等着考生走正门,但我们可以从墙缝里爬进去。”
苏悦皱眉:“可如果我们绕开所有陷阱,他们会不会反而警觉?”
“会。”林晚点头,“所以我们要让他们觉得,我们还是按他们的规则在走。”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