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等人当即围到床边,开始细细询问。
“老板,应明院士曾在您这里买过不少画,您是否还记得具体有哪些?”
老板面露难色:“哎呀,应院士是我们乐古斋的常客,前前后后在我这儿买了至少十四五张画,时间一长,我哪还能一一记清啊!”
众人闻言,顿时感觉很失望。
忽然,他又急忙补充道,“哦,我想起来了,我每卖一张画,都会详细记在一个账本上。”
“那账本可否借我们一看?”包拯眼睛一亮,连忙追问。
“当然可以。”
众人捧着账本仔细核对,很快便发现,应院士丢失的画作,正是贺知章的《回乡偶记》。
“竟是《回乡偶记》?”包拯微微一怔。
“我想起来了!”老板忽然开口,“当时卖这幅真迹给应院士前,我还特意临摹了一张,就挂在店里的墙上呢!”
楚楚立刻取来那幅临摹画,轻声念出上面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展昭皱眉:“奇怪,这首诗里根本没有‘日’字,之前的推测难道错了?”
“不是推测错了,是我们理解偏了。”
李莲花缓缓开口,“应院士想扯下来的,并非单独的‘日’字,而是‘乡音’的‘音’字下半部分。”
公孙策随即接话:“想必院士本想撕下‘音’字作为线索,却只扯下了下半截的‘日’。凶手看穿了他的意图,怕我们顺着线索查到自己,才会拿走字画、转移尸体,故意误导我们。”
“不是,一定不是……”包拯忽然低声呢喃,方才他似有灵光一闪,却又本能地不愿相信那个念头,脸色也沉了下来。
月瑶与李莲花对视一眼,心中也已顺着“音”字想到了某个人——
若真是那人,的确有能力犯下这几桩命案,可这结论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楚楚见包拯神色不对,连忙上前:“你怎么了?是不是想到什么了?”
包拯却沉浸在自我否定中,喃喃重复:“不会的,我们一定搞错了……”
“你到底在说什么呀?”楚楚越发困惑。
“是我们想歪了,绝不会是他……”
“包拯,你清醒点!”公孙策终究不忍看他自欺欺人,直接戳破,
“我也希望不是他,可事实就摆在眼前,由不得我们不信。”
展昭这时才反应过来,连忙追问:“怎么回事?书院里有哪个学生的名字带‘音’字吗?”
“没有。”公孙策摇头,“院士指的根本不是人名,而是想告诉我们,凶手与‘音乐’有关。”
“不是的,一定不是!”包拯的声音陡然提高,情绪愈发激动。
月瑶与李莲花看着包拯,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他们同样想不通,那个待人温和、性格开朗的人,会是杀人凶手。
眼看包拯近乎崩溃,也只有公孙策狠得下心点醒他。
“包拯!”
公孙策上前一步,语气沉重,“你明明知道,应院士指向的就是蒙放老师!是你的感情盖过了理智,所以你才不愿承认!”
“你胡说八道!”包拯猛地抓住公孙策的衣领,双目通红,“这只是你的一厢情愿,是你片面的猜测!”
“我片面?”公孙策没有挣扎,只是看着他,一字一句道,“包拯,我们所有人都不愿相信这个真相,可证据就摆在你眼前。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