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生于公元541年7月21日,卒于公元604年8月13日,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汉太尉杨震之后,其父杨忠为北周开国元勋,封随国公。杨坚生而有异相,《隋书》载其“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虽早年因家世显贵入仕,因北周皇室猜忌而隐忍蛰伏。后夺取北周政权,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他革除弊政、统一南北,开创“开皇之治”;却独对独孤伽罗倾注一生柔情,从少年夫妻到开国帝后,始终恪守“无异生之子”的誓言。
独孤伽罗,生于公元544年,卒于公元602年9月15日,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人,北周太保、卫国公独孤信第七女。其母为清河崔氏(北魏至隋唐时期的顶级士族),故伽罗自幼承家学、受礼教熏陶,既通诗书、晓兵法,兼具鲜卑女子的果决飒爽与汉族女子的温婉聪慧。《北史·独孤信传》赞其“雅好读书,识达今古”,更具远超一般后妃的政治远见——在杨坚犹豫是否夺权的关键节点,她以“骑兽之势,必不得下”点醒丈夫;隋朝建立后,又与杨坚“同辇听政,共定天下”,朝中政令多有其参与谋划,被时人尊称为“二圣”。她一生倡导节俭、整肃后宫,始终是杨坚最信任的政治伙伴与唯一的人生伴侣,其去世后,仅两年杨坚便随之离世。
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长安城内的独孤府宅,朱门染金,飞檐映日,一场牵动朝野目光的婚礼正在举行。新郎杨坚时年十六(按虚岁记为十七),已凭父荫任骠骑大将军;新娘独孤伽罗年方十四,身着绣着鸾凤和鸣的红缎嫁衣,鬓边斜插累丝金步摇,一双杏眼明亮如星,行礼时身姿端正,既有少女的娇羞,又有世家贵女的从容气度。
这场婚事,是独孤信精心谋划的“士族联姻”。独孤信为北周八柱国之一,手握兵权、权倾朝野,杨忠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亲信猛将,且杨坚“龙颜戴干”的异相早已在士族间悄悄流传——相士赵昭曾私下对杨忠说:“公之子风骨非凡,当为天下君,然需历经磨难,不可急于求成。”独孤信见杨坚气度沉稳、言行有度,又深知杨家潜力,便决意将最疼爱的第七女许配给他,为女儿寻得可靠归宿,也为独孤家的未来找个有力的支持。所以《北史·独孤信传》中说“信见高祖有奇表,故以后妻焉”的记载。
婚礼当夜,红烛高燃,映得满室通红。杨坚揭下伽罗的红盖头,见她端坐床沿,便上前握住她的手,郑重说道:“伽罗,今日我杨坚娶你为妻,此生唯有你一妇,绝不纳妾,无异生之子,往后共保两家平安,同享富贵。若违此誓,天打雷劈,不得善终。”
伽罗闻言,眼中闪过惊喜与感动,她抬起头,迎上杨坚的目光,轻轻回握他的手,声音轻柔却坚决:“夫君若不负我,我独孤伽罗便陪夫君一生一世,无论顺境逆境,永不相弃。他日若夫君有大志,我必为夫君筹谋,助夫君成就大业。”
那时的两人,一个是初入仕途的少年将军,一个是初嫁为人妇的世家少女,谁也未曾料到,这句新婚夜的誓言,会成为贯穿他们的一生。
杨坚与伽罗的新婚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便席卷了独孤家。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末,独孤信因与权臣宇文护政见不合,被诬陷谋反,被迫自尽,独孤家的势力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子弟被流放,家产被查抄,昔日门庭若市的独孤府,转眼变得门可罗雀。
消息传来时,杨坚正在外地征战,伽罗得知父亲死讯,当场昏厥过去。醒来后,她没有哭天抢地,而是强忍着悲痛,一面派人快马通知杨坚,一面闭门谢客,将家中与独孤家相关的信物、文书全部烧毁,以防被牵连。杨家虽未被直接波及,却也因“独孤家姻亲”的身份受到宇文护的猜忌,杨忠多次被召入宫问话。
杨坚赶回家中时,看到伽罗身着素衣,端坐于书房整理文书。她的眼眶红肿,却面色平静,见杨坚归来,只是起身行了一礼:“夫君,父亲之事已成定局,我们不可再陷进去。如今杨家安危为重,我已将独孤家的信物销毁,你明日便去拜见宇文护,表明杨家与独孤家划清界限的立场。”
杨坚看着妻子强撑的模样,心中无比怜惜,上前将她拥入怀中:“伽罗,是我无能,让你受此委屈。你放心,我绝不会让你有事,杨家也绝不会抛弃你。”
此后的日子,杨坚按照伽罗的建议,对宇文护表现出“顺从”姿态,每日按时上朝,从不参与朝政议论;伽罗则闭门不出,每日只做针线、读诗书,偶尔还会亲自下厨,为杨坚准备他爱吃的饭菜,用温柔为他驱散政治上的压力。《隋书·后妃传》记载,这段时期的杨坚“常夜不能寐,后(伽罗)则陪坐灯下,为其析疑解难,至天微亮方休”,夫妻二人在风雨飘摇中相互扶持,感情愈发深厚。
宇文护掌权的十七年间,杨坚始终处于“被监视”的状态,官职虽有升迁,却始终无法接触核心兵权。伽罗则利用自己早年在士族圈子中积累的人脉,暗中为杨坚收集信息——她通过母亲崔氏的娘家,与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等士族建立联系,了解朝中动向;又通过独孤家旧部,掌握宇文护的行踪与喜好,提醒杨坚避开雷区。一次,宇文护欲将女儿嫁给杨坚的长子杨勇,实则想以此控制杨家,伽罗得知后,急忙对杨坚说:“宇文护此举是想将我们绑在他的船上,若答应,他日他倒台,杨家必受牵连;若拒绝,又会得罪他。不如以杨勇年幼(时年五岁)为由,拖延时日,再寻良机。”杨坚依计而行,果然避开了这场危机。
公元572年,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亲掌朝政。杨坚因“未依附宇文护”而得到武帝重用,被任命为随州刺史,后又因长女杨丽华被册封为太子妃,成为皇亲国戚。此时的杨坚,终于摆脱了多年的蛰伏,而伽罗也重新展露她的政治才能,时常与杨坚讨论朝政。武帝欲伐北齐,杨坚犹豫不决,伽罗便对他说:“北齐后主昏庸,朝政混乱,正是伐齐的良机。夫君若能率军出征,不仅能建立军功,还能获得武帝的信任,此乃一举两得之事。”杨坚听从伽罗的建议,主动请缨伐齐,果然大胜而归,被封为柱国大将军,杨家的势力自此日益壮大。
北周建德七年(公元578年),武帝宇文邕病逝,太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北周宣帝,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立为皇后。宇文赟生性残暴、荒淫无道,即位后便大肆诛杀功臣,对身为国丈的杨坚也充满猜忌。他曾多次对杨丽华说:“朕早晚要杀了你父亲!”还曾将杨坚召入宫中,暗中埋伏武士,叮嘱道:“若杨坚神色有异,便立刻杀了他。”
杨坚深知宇文赟的狠毒,每次入宫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言行举止毫无破绽,才得以数次化险为夷。但宇文赟的猜忌并未消除,反而愈发严重——他不仅同时册立四位皇后,贬低杨丽华的地位,还曾因小事发怒,欲废黜杨丽华,将其赐死。
消息传到杨家时,杨坚正在书房踱步,面色凝重。他深知,一旦杨丽华被废,杨家必遭灭顶之灾,可若反抗,又恐实力不足,落得谋反的罪名。正当他犹豫不决时,伽罗突然起身,对杨坚说:“夫君,此时已无退路!当今圣上残暴,若不早做打算,我们全家都会死无葬身之地。古语云‘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如今我们就像骑在猛兽身上,要么控制猛兽,要么被猛兽吞噬,绝无第三种选择!”
说完,伽罗不等杨坚回应,便亲自入宫。她身着朝服,跪在皇宫门外,从清晨一直跪到深夜,请求见宇文赟一面。宫人劝她离开,她却说:“若陛下不赦免皇后,我便跪死在这里!”宇文赟得知后,虽仍不满,却也被伽罗的决绝震慑,加之朝中大臣纷纷为杨丽华求情,最终只得赦免杨丽华,暂时放弃了诛杀杨坚的念头。
经此一事,杨坚彻底明白,唯有夺取政权,才能保全自己与家人。他开始暗中积蓄力量,一方面拉拢朝中大臣,如高颎、李德林等,为自己培养心腹;另一方面,利用宇文赟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机会,逐渐掌握朝中兵权。伽罗则继续为他出谋划策,她建议杨坚将次子杨广外放为扬州总管,既避开宇文赟的视线,又能在南方建立据点;同时,她还派人联络北周宗室中的不满者,为日后夺权埋下伏笔。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宇文赟病逝,年仅七岁的太子宇文阐即位,是为北周静帝。杨坚以“辅政大臣”的身份入宫,总揽朝政,此时的他,已掌控了北周的军政大权。但朝中仍有反对势力——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等举兵谋反,号称“勤王”,兵力达数十万。
面对叛乱,杨坚一度犹豫是否要退让,伽罗却再次坚定了他的决心:“夫君,如今你已是辅政大臣,若退让,不仅会失去权力,还会被叛军诛杀。不如派遣得力将领,迅速平定叛乱,以震慑朝野。”杨坚听从伽罗的建议,任命韦孝宽为行军元帅,率军讨伐尉迟迥。伽罗还亲自写信给韦孝宽,勉励他“为国尽忠,早日平定叛乱”,并承诺“若大功告成,必重赏其家族”。韦孝宽深受鼓舞,率军奋勇作战,仅用两个月便平定了叛乱。
叛乱平定后,杨坚的威望达到顶峰,朝中已无人能与之抗衡。公元581年正月,杨坚在伽罗及心腹大臣的劝说下,接受北周静帝的“禅让”,登基称帝,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史称隋文帝。登基当日,杨坚亲自为伽罗戴上皇后的凤冠,对她说道:“伽罗,今日我能登基,全靠你的辅佐。往后,我为帝,你为后,我们共掌天下,绝不辜负当年的誓言。”伽罗含泪点头,眼中满是欣慰——四十五年的相伴,从少年夫妻到开国帝后,他们终于实现了当年的约定。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