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小说网

73小说网>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710章 仁宗 千年第一仁君的布衣心(第3页)

第710章 仁宗 千年第一仁君的布衣心(第3页)

“寒门学子?”旁边的茶客撇撇嘴,“我听说前三名都是宰相和枢密使的门生,哪有什么寒门学子的份?”

“你可别乱说,”老汉压低声音,“当今陛下最看重公平,去年还亲自复试,把那些走后门的都刷下去了。”

赵祯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去年他确实发现科举有舞弊现象,亲自在琼林苑复试,当场黜落了三十多个靠关系上榜的考生。

正听着,贡院门口突然传来喧哗。几个落榜的考生正撕扯着一个举子的衣袍,举子怀里的书本散落一地。“你这个奸贼!肯定是买通了考官!”一个满脸络腮胡的考生怒吼着,拳头挥向举子的脸。

“我没有!”举子吓得连连后退,撞到了身后的货摊,糖葫芦撒了一地,“我是凭真本事考上的!”

赵祯放下茶杯,快步走过去。侍卫及时拦住他,低声道:“官家,这里人多,小心危险。”

“让开。”赵祯拨开侍卫,走到人群中间。络腮胡考生见他穿着普通,推了他一把:“哪来的多管闲事,滚开!”

侍卫刚要上前,被赵祯拦住。他捡起地上的书本,封面上写着“王尧臣”三个字,是今年的新科状元。“你说他舞弊,有证据吗?”

“证据?”络腮胡考生指着红榜,“他一个穷书生,没权没势,凭什么中状元?肯定是考官收了他的好处!”周围的落榜考生纷纷附和,场面越来越混乱。

正在这时,主考官欧阳修带着兵丁赶来,看见赵祯时大惊失色,连忙跪倒:“陛下!臣不知陛下在此,罪该万死!”

考生们这才知道眼前的普通人竟是皇帝,吓得纷纷跪地磕头。赵祯扶起欧阳修:“欧相公,今年的科举可有舞弊?”

欧阳修连忙回话:“陛下,今年科举严格按照程序,糊名誊录,交叉阅卷,绝无舞弊。王尧臣的试卷臣亲自审阅,文采斐然,见解独到,中状元实至名归。”

赵祯点点头,将书本还给王尧臣:“把你的文章给大家念念。”

王尧臣定了定神,捡起地上的试卷,清了清嗓子念起来。他的声音朗朗,文章里对时政的见解、对民生的关怀,听得众人鸦雀无声。络腮胡考生涨红了脸,低下头不敢说话。

“听到了吗?”赵祯对众人说,“科举是朝廷选拔人才的途径,朕绝不允许有人舞弊。但也绝不能因为人家出身寒门,就质疑他的才华。”他看向王尧臣,“你是哪里人?家里还有什么人?”

王尧臣跪地磕头:“臣是应天府人,父母早亡,靠乡邻资助才得以读书。”

赵祯扶起他:“好样的。明日早朝,朕要亲自听你论政。”他又看向络腮胡考生,“你虽落榜,但敢质疑不公,也算有勇气。朕给你个机会,明日也来参加复试,若真有才华,朕破格录用。”

络腮胡考生又惊又喜,连连磕头谢恩。周围的考生们爆发出欢呼声,贡院门口的红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也染上了几分公平的光彩。

回宫的路上,赵祯坐在轿里,翻看王尧臣的试卷。侍卫在轿外禀报:“陛下,欧阳修相公说,要不是您今日及时出现,恐怕会闹出大乱子。”

赵祯笑了笑,试卷上的字迹工整有力,透着股不服输的韧劲。他想起自己年少时读书的日子,虽然有老师教导,却也知道寒门学子的不易。“传旨,以后科举复试都由朕亲自出题,让所有有才华的人都能有出头之日。”

轿帘外,汴梁城的夕阳正浓,将街道染成一片温暖的金色。卖糖葫芦的小贩又支起了摊子,孩子们的欢笑声远远传来,和着风吹过的铃声,像一首平和的歌谣。

第五章临终前的最后一道旨

嘉佑八年的春天来得格外迟,皇宫里的海棠开得稀稀拉拉,赵祯躺在龙床上,脸色苍白得像纸。太医用了各种名贵药材,他的病情却不见好转,连说话都变得吃力。

皇后曹氏坐在床边,握着他枯瘦的手,泪水无声地滑落。床前站着宰相韩琦、枢密使富弼等重臣,个个面色凝重,大气都不敢出。御书房的奏折堆积如山,最上面那份是关于西北边防的急报,却没人敢此刻呈上去。

“水……”赵祯嘴唇翕动,声音细若蚊蝇。曹氏连忙端过温水,用小勺一点点喂进他嘴里。温水顺着嘴角流下,他却浑然不觉,目光直勾勾地望着帐顶的龙纹刺绣。

韩琦上前一步,低声道:“陛下,您放心静养,朝政有臣等打理。”

赵祯缓缓转过头,目光落在韩琦身上,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清明。他挣扎着想要坐起来,曹氏连忙扶他靠在软垫上。“西北……军饷……”他喘着气,每说一个字都异常艰难,“不能……拖欠……”

富弼连忙点头:“臣已经安排好了,本月军饷提前发放,还加了御寒的棉衣。”

“百姓……春耕……”赵祯的目光扫过众臣,“种子……农具……要给足……”

“陛下放心,户部已经调拨了种子粮,各地官府都在组织春耕。”韩琦哽咽着回话,看着这位在位四十二年的皇帝如今油尽灯枯的模样,心里像被堵住一般难受。

太监端来参汤,曹氏刚要喂,赵祯却摇了摇头。他示意太监把床前的小几挪过来,挣扎着伸出手,想要拿笔。曹氏连忙取来纸笔,垫在他的手心。

他的手抖得厉害,笔尖在纸上划了半天,才歪歪扭扭写出几个字。韩琦凑近一看,只见纸上写着“放宫女出宫”五个字,墨迹深浅不一,显然耗费了极大的力气。

曹氏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掉落在纸上,晕开了墨迹。皇宫里的宫女大多是贫苦人家的女儿,进宫后少有机会再出宫嫁人,赵祯在位期间已经放归过三次宫女,如今临终前还记挂着这事。

“传……传旨……”赵祯靠在软垫上,胸口剧烈起伏,“所有……年满二十五……无职掌的宫女……都放归……赐……安家银……”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