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小说网

73小说网>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761章 寿宴上的垂帘影(第2页)

第761章 寿宴上的垂帘影(第2页)

寿宴进行到一半,突然有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太皇太后,皇后娘娘,陛下……陛下在寝殿里摔东西!”

吴氏皱了皱眉,对留正说:“留相公,这里就劳烦你主持,哀家去看看陛下。”她跟着小太监往寝殿走,刚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瓷器破碎的声音。她推开门,见赵惇正把奏折往地上扔,嘴里还喊着:“都是假的!你们都骗我!”

“惇儿!”吴氏大喝一声,赵惇愣了愣,回头看见她,手里的奏折“啪”地掉在地上。吴氏走过去,捡起地上的奏折,拂去上面的灰,递到他面前:“你看,这是户部奏报的江南收成,今年丰收,百姓们都能吃饱饭了,这怎么是假的?”

赵惇看着奏折上的字,又看了看吴氏,忽然哭起来:“皇祖母,我不是个好皇帝,我管不好朝政,我还怕凤娘……”

“你是个好皇帝,只是暂时迷了心窍。”吴氏把他扶到椅子上,给他倒了杯茶,“哀家知道你难,可你想想,当年高宗皇帝在海上,比你难多了,不还是撑过来了?你是他的曾孙,骨子里流着他的血,你也能撑过来。”

赵惇捧着茶杯,眼泪滴在杯里,泛起一圈圈涟漪。他看着吴氏鬓边的白发,看着她手里的龙头拐杖,忽然想起小时候,皇祖母还抱着他,在德寿宫的花园里摘桃子,说“惇儿将来要做个好皇帝,护着百姓”。

那天之后,赵惇的病渐渐有了好转。吴氏每天都会来看他,有时给他讲当年的事,有时陪他看奏折,遇到他不懂的地方,就耐心解释。李凤娘虽然还想管着后宫,可碍于吴氏的面子,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样放肆。

有天早朝,赵惇终于穿着龙袍,坐在了紫宸殿的龙椅上。百官见了,都喜出望外,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赵惇看着下面的大臣,又看了看站在殿角的吴氏,深吸一口气,拿起留正递来的奏折,声音虽然还有些沙哑,却很坚定:“诸位卿家,朕病了些日子,让大家操心了。往后,朕会好好处理朝政,绝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吴氏站在那里,看着赵惇的背影,嘴角露出了笑。她想起当年在海上,赵构也是这样,从慌乱到坚定,一步步撑起了大宋的江山。如今,她的曾孙,也终于长大了。

可没过多久,李凤娘又开始作妖。她偷偷把赵惇的贴身太监赶出宫,还在他面前说吴氏的坏话,说“太皇太后管得太多,想夺权”。赵惇本就心神不宁,听了这话,病又犯了,有时会突然对着空气说话,吓得宫女们不敢靠近。

吴氏知道后,直接把李凤娘召到了德寿宫。她坐在软榻上,手里拿着本《论语》,没抬头,只是说:“皇后,哀家知道你想掌权,可你别忘了,这大宋的江山,是赵家的,不是你李家的。你若再敢挑拨陛下和哀家的关系,再敢扰乱朝政,哀家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也要把你废了!”

李凤娘吓得“扑通”跪倒在地,眼泪“唰”地流下来:“皇祖母饶命,臣妾再也不敢了!”

吴氏放下《论语》,看着她:“你起来吧。哀家不是要为难你,只是想让你明白,陛下是你的夫君,是大宋的皇帝,你该辅佐他,不是欺负他。当年哀家陪着高宗皇帝,什么苦没吃过?可哀家从来没想着夺权,只是想着帮他撑起这个家,撑起这个天下。”

李凤娘站起身,擦了擦眼泪,躬身道:“臣妾记住了,往后一定好好辅佐陛下。”

从那以后,李凤娘果然收敛了很多。她不再干涉朝政,有时还会陪着赵惇看奏折,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吴氏。赵惇的病越来越好转,有时还会带着李凤娘,去德寿宫陪吴氏吃饭,像普通人家那样,说说笑笑。

绍熙五年,吴氏病重。她躺在病床上,拉着赵惇的手,轻声说:“惇儿,哀家要走了。往后,你要好好做皇帝,好好待凤娘,好好护着这天下的百姓。记住,不管遇到什么难事,都别慌,想想当年高宗皇帝,想想哀家陪你走过的日子,你就能撑过来。”

赵惇握着吴氏的手,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皇祖母,您别走,孙儿还没好好孝敬您……”

吴氏笑了笑,闭上眼睛,手轻轻垂了下去。殿内的人都哭了起来,李凤娘站在一旁,也红了眼眶——她虽然以前蛮横,可心里清楚,若不是这位太皇太后,她和赵惇,还有这大宋的江山,早就乱了。

吴氏的葬礼办得很隆重,百姓们都站在路边,哭着送别这位历经三朝的太皇太后。赵惇穿着孝服,走在灵柩旁,腰杆挺得笔直——他知道,从今往后,他要自己撑起这大宋的江山,不能再让皇祖母失望。

后来,赵惇虽然偶尔还会犯病,可在李凤娘的辅佐下,朝政一直很安稳。他时常会去德寿宫的花园,坐在吴氏当年坐过的软榻上,看着满园的桃花,想起皇祖母陪他看奏折的日子,想起寿宴上那层垂帘的影子。

有次李凤娘陪他去德寿宫,见他对着桃花发呆,就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背:“陛下,别难过了,太皇太后若泉下有知,见您把天下治理得这么好,一定会高兴的。”

赵惇回头,看着李凤娘,笑了笑:“是啊,她会高兴的。”他伸手握住李凤娘的手,两人站在桃花树下,阳光透过花瓣,洒在他们身上,温暖得像当年吴氏的手,像寿宴上那热闹的宫灯,像这大宋江山,历经风雨后,依旧安稳的模样。

多年后,有人在史书上写下:“光宗之世,虽有后妃之扰,然太皇太后吴氏垂帘护政,终使朝局不乱,百姓安宁,功不可没。”而那场寿宴上的垂帘影,也成了大宋历史上一段温暖的记忆,提醒着后来的君王——江山不是一人之业,有时需要亲人的扶持,需要坚定的勇气,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