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小说网

73小说网>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074集 传习所交流魏地献宝(第1页)

第1074集 传习所交流魏地献宝(第1页)

铜人渡针,医道同源

第一章铜车叩门,圣物初现:邯郸入秋,晨雾还未散尽,传习所的晨鼓刚敲过第三通,门外便传来了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厚重声响。王二柱正带着学徒们在院中晾晒新采的金银花,抬头便见三辆装饰考究的青铜马车停在医署门口,车帘上绣着的“医”字纹样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是魏地的车马!”有去过魏地采购药材的学徒低呼出声。

话音未落,为首的马车帘被掀开,一位身着藏青色锦袍的老者缓步走下,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腰间悬着一枚刻有“秦越人”字样的玉牌——正是魏地太医院院正,素有“针圣”之称的裴松。他身后的两名侍从抬着一个半人高的木匣,沉甸甸的似有千斤,木匣表面雕刻着繁复的经络图纹。

素问与李伯闻声迎出,裴松上前拱手行礼,目光落在素问身上时带着几分探究与敬意:“久闻素问姑娘以医术救邯郸百姓于疫劫,裴某今日携至宝而来,一是为交流,二是为求教。”

“裴院正客气了,医术无先后,达者为师。”素问回礼道,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那只木匣上。

裴松示意侍从打开木匣,一道温润的铜光瞬间冲破晨雾——匣中卧着一尊与真人等大的青铜人像,男子身形,赤身裸体,肌肤般的铜色上刻满了细密的线条,正是人体的经络走向,每一处穴位都以鎏金点出,熠熠生辉。最奇的是铜人头顶有孔,足底亦有窍,通体中空。

“此乃针灸铜人,为我魏地巧匠耗时三年铸成。”裴松语气中满是自豪,命人取来清水缓缓灌入铜人头顶,“铜人灌满水后,以蜡封其窍,若能精准刺入穴位,水便会从穴位中流出;若刺偏分毫,则滴水不漏。”

侍从递过一枚银针,裴松抬手一掷,银针稳稳刺入铜人“合谷穴”,果然有清水顺着针尾滴落,落在青瓷碗中发出清脆声响。传习所的学徒们看得目瞪口呆,连李伯都忍不住上前半步,伸手轻抚铜人身上的经络纹路:“这般精妙,真是前所未闻!”

素问眼中早已燃起光亮,她上前仔细端详铜人胸前的“膻中穴”“气海穴”,指尖顺着经络线条游走:“穴位定位精准,经络走向清晰,初学针灸者若能以此练习,再也不必担心认穴不准、深浅难控。这是教学的好工具!”

裴松闻言抚须大笑:“姑娘果然识货!此铜人乃针灸教学之圣物,裴某此次带来,便是想与姑娘一同探究其用,更盼能与赵地医者互通经验。”

“求之不得。”素问立刻应下,“传习所正开设针灸课程,学徒们苦于无实操良器,今日裴院正送来的何止是交流,更是福音。”她当即吩咐,“打扫西院的经堂,设下针案与药炉,备好笔墨纸砚,咱们今日便开讲!”

第二章首日论针,经穴辨微

西院经堂内,针灸铜人被安置在堂中高台上,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铜人身上,鎏金穴位愈发清晰。魏地医官与传习所的学徒们分坐两侧,素问与裴松相对而坐,中间摆着两卷医书——《赵地针灸要略》与魏地的《针经集注》。

“针灸之要,首在认穴。”裴松率先开口,拿起银针点向铜人“足三里”穴,“此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主治胃痛、呕吐,然其精准位置,历来有‘膝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之争,姑娘以为如何?”

素问起身走到铜人旁,指尖按住铜人膝下:“裴院正所言极是,古法多以寸口为度,但人有高矮胖瘦,寸数实难统一。”她转头对学徒们道,“取绳尺来。”

学徒递上丝绳,素问以绳量出铜人“犊鼻穴”至“解溪穴”的距离,折成三等分:“足三里穴恰在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的交界处,且旁开胫骨外缘一横指。此法以患者自身长度为度,比固定寸数更精准。”她说着将银针刺入,清水即刻流出,“这便是‘同身寸’之妙。”

裴松眼中闪过赞许:“姑娘此法甚妙!我魏地医官亦有‘骨度分寸法’,与姑娘所言异曲同工。”他随即讲解起魏地针灸的“补泻手法”,“疾进针慢出针为补,慢进针疾出针为泻,姑娘以为然否?”

“然,却不止于此。”素问接过银针,手腕轻旋,“补泻还看捻转方向,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且需配合患者呼吸。”她边说边演示,针尖在铜人“内关穴”处轻转,“治心悸者,补法需缓捻,配合患者吸气进针;治癫狂者,泻法需急转,配合呼气出针。”

传习所的跛脚少年陈石看得格外认真,他曾因认穴不准不敢下针,此刻忍不住问道:“裴院正,素问姑娘,若遇穴位邻近血管,如何避免出血?”

裴松笑道:“问得好!”他指向铜人“太冲穴”,“此穴旁有足背动脉,下针时需稍偏向上方,避开动脉走向。”他示意陈石上前尝试,陈石握着银针的手微微颤抖,盯着铜人身上的鎏金点,回忆着素问说的“同身寸”,缓缓刺入——清水应声滴落,竟分毫不差。

“成了!”学徒们齐声喝彩,陈石脸上涨得通红,紧紧攥着银针不肯松手。

首日交流至暮色降临才停歇,双方将针灸常用的三百六十个穴位逐一辨析,标注出赵魏两地的不同称法与定位技巧,厚厚的竹简写满了两卷。裴松看着案上的记录,对素问道:“姑娘对经络的理解,竟比我魏地老医官还要透彻,明日咱们再论‘针药并用’之法如何?”

“正有此意。”素问笑着应下,命人将铜人妥善收好,又让学徒送去新鲜的穿心莲与金银花,“这是赵地特产药材,清热解毒效果甚佳,裴院正可带回试用。”

第三章次日论药,针药相济

第二日清晨,经堂内多了几排药架,摆满了赵魏两地的药材。裴松带来了魏地的“潞党参”“防风”,素问则取出了赵地的“柴胡”“黄芩”,双方以“外感风寒”为例,展开了用药与针灸的配伍讨论。

“魏地多山,风寒凛冽,治外感常用潞党参配防风,益气解表,再针‘风池’‘风门’二穴,驱散风寒。”裴松指着药架上的药材,“然去年冬日,魏地爆发风寒疫,此方正效甚微,不知姑娘可有良策?”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