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跪,让村民们彻底放下了戒备。原本躲在屋里的人纷纷走出来,围在诊台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自己的病痛。有个中年汉子,走路一瘸一拐,裤腿卷起来,能看到膝盖上肿得老高,他说:“我这腿,阴雨天就疼得钻心,连路都走不了,只能躺在床上哼,山里的草药擦了不少,一点用都没有。”
素问让他坐在木凳上,轻轻按了按他的膝盖,问:“是不是疼的时候,膝盖还会发烫?”汉子点点头,素问又说:“你这是风湿,得用独活寄生汤调理,我给你开个方子,你让村里懂字的人抄下来,去邯郸的药铺抓药,每日煎一碗喝,另外,你可以用艾草煮水,趁热熏膝盖,熏完后用布裹住,别着凉。”
她一边说,一边让学徒小李誊抄药方,又从药包里取出一小捆艾草,递给汉子:“这个你先拿去用,要是管用,下次我们来,再给你带些。”
有个老太太,拄着拐杖走过来,手里还拿着一个破了口的陶碗,她说:“我这眼睛,越来越看不清了,连缝衣服的针都找不到,有时候连自家的孙子都认不清,我还以为自己要瞎了。”素问让老太太坐在阳光下,轻轻翻开她的眼皮,发现眼白有些发黄,她又给老太太搭了脉,然后说:“大娘,您这是肝火旺盛,平时是不是总爱生气?”
老太太愣了愣,笑道:“可不是嘛,家里的媳妇懒,儿子又不争气,我能不生气吗?”素问也笑了:“您别总生气,气大伤肝,肝不好,眼睛就会看不清。我给您开个方子,用菊花和枸杞子泡水喝,每天喝两杯,另外,您可以多吃点胡萝卜,对眼睛好。”她又从包里取出一小包菊花和枸杞子,递给老太太:“这个您先拿着,喝完了要是觉得管用,就让村里的人去邯郸买。”
还有些孩子,面黄肌瘦,头发枯黄,一看就是营养不良。素问便让王二柱把带来的小米分了些给他们,教家长们:“把小米炒黄了熬粥,加半勺红糖,孩子容易消化,也能补身体,要是家里有红薯,也可以切成块放进去一起煮,更有营养。”
王二柱和医官们忙得不可开交。有的给村民们量体温,有的熬制药汤,有的誊抄药方,还有的在给村民们讲解防疫图谱上的内容——“饭前要洗手,用皂角搓一搓,能洗掉脏东西”“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别总关着门,空气不流通容易生病”。
素问则穿梭在人群中,一会儿给老人听诊,一会儿给孩子检查疹子,一会儿又给村民们讲解草药的用法。太阳渐渐升高,晒得人身上发烫,她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浸湿了衣领,却顾不上擦。有个小女孩,大概五六岁的样子,手里拿着一片大荷叶,走到素问身边,踮起脚尖,把荷叶举到她的头顶,小声说:“姐姐,你别晒着了,用荷叶挡挡太阳。”
素问心里一暖,蹲下身,摸了摸小女孩的头:“谢谢你啊,小丫头。”小女孩害羞地笑了,跑回妈妈身边,又探出头偷偷看她。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天边泛起了橘红色的晚霞,把整个村子都染得暖暖的。村民们见医官们忙了一天,连口水都没顾上喝,纷纷跑回家拿出自家的东西。有个老大娘,端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十几个煮熟的鸡蛋,鸡蛋还冒着热气,她走到素问面前,硬往她手里塞:“姑娘,你们辛苦了,忙了一天,连口饭都没吃,这些鸡蛋你们拿着,路上吃,补补身子。”
有个汉子,扛着一袋红枣,枣子红彤彤的,看着就甜,他笑着说:“这是我家树上结的红枣,没打农药,干净得很,你们带回去,泡水喝,也能煮粥吃。”还有个妇人,拿来了一匹自家织的粗布,布是浅蓝色的,上面还绣着简单的花纹,她说:“这布是我闲的时候织的,虽然不好看,但是结实,你们拿着,能做件衣裳。”
诊台前很快堆起了一堆东西,鸡蛋、红枣、粗布、晒干的野菜、还有几个自家腌的咸菜坛子,满满当当的,都是村民们的心意。
素问看着这些淳朴的村民,心里暖暖的,却还是把东西推了回去。“大爷大娘,谢谢你们的心意,”她说,“我们来义诊,就是想让大家健健康康的,不用你们拿东西换。能看到大家康复,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感谢,比什么都强。”
“可你们这么辛苦,走了这么远的路,忙了一天,总不能让你们空着手走吧?”老大娘急得直跺脚,把竹篮往素问怀里塞,“我们这儿也没啥好东西,就这些土产,不值钱,你们要是不收,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啊!”
周围的村民也纷纷附和:“是啊,姑娘,你们就收下吧,不然我们心里不安稳。”
素问想了想,从诊箱里取出几卷防疫图谱,这些图谱是她特意让学徒们多誊抄的,上面详细画了洗手、消毒、通风的步骤,还有常见疫病的预防方法。她把图谱递给村里的村长——就是之前那个拄着枣木拐杖的老人,“大爷,这些图谱您拿着,上面写了怎么预防疫病,怎么洗手、怎么消毒,怎么通风,您让村民们照着做,能少生病。您要是收下这些图谱,就是帮了我们大忙了,比给我们啥都强。”
村长接过图谱,双手有些颤抖,他小心翼翼地把图谱卷起来,抱在怀里,像是抱着什么珍宝。“姑娘,您放心,”他说,“我们一定好好学,每天都让村里的人看,教大家怎么预防生病。以后我们要是有啥不舒服,还能去邯郸找你们吗?”
“当然能,”素问笑着说,“邯郸医署随时欢迎大家,要是路远,不方便去,也可以让村里的人捎信给我们,我们会尽量过来。”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黑石村的土坯房上,给茅草屋顶镀上了一层金色,烟囱里飘出的炊烟,在晚霞中渐渐散开。义诊队要走了,村民们纷纷涌到村口,有的手里还拿着火把——天快黑了,山路难走,他们想给义诊队照照亮。
那个之前抱着孩子的妇人,抱着已经痊愈的孩子,追在队伍后面,大声喊:“姑娘,下次你们一定要再来啊!我们等着你们!”
孩子们也跟着喊:“姐姐,你们要再来啊!”
素问回头挥了挥手,眼眶有些发热。她知道,这只是义诊的第一站,未来还有更多的村落等着他们,还有更多的百姓需要帮助。可只要能让这些乡野百姓不再受病痛的折磨,再苦再累,也值得。
医官们背着空了不少的药包,跟在素问身后往山下走。王二柱走在她身边,笑着说:“姑娘,今天真是太值了!你没看见那个老大娘,给我们塞鸡蛋的时候,眼睛都红了,那都是真心实意的。”
素问点点头,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山林,山林里有虫鸣,还有涧水的流淌声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