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是谁?现在何处?”周兴礼身体前倾,急声问道。
“此人姓李,名青源,年约四十。”洛佑中道,“如今正在归宁城鹰扬书院任教,主讲儿科杂症。”
“李青源?”周兴礼一听这名字,立刻觉得耳熟,略一思索便想了起来。所有进入鹰扬书院任职的教员,其档案都在他那里有备份。
他迅速在脑中调取关于此人的信息。
李青源,其父李钱曾是大夏太医院院判,医术精湛。先帝朝时,太医院内派系倾轧严重,李钱生性耿直,不堪其扰,已心生去意,正准备向朝廷请辞。
恰在此时,皇太子夏明渊(即东夏皇帝夏明澄的兄长)突发急症,太医院全力救治却回天乏术。
太子最终薨逝,先帝震怒,将当日所有参与救治的太医,包括李钱在内,全部下狱问罪。虽然后来查无实据,又将人放出,但李杞在狱中已患上严重的“周痹”(类似风湿性关节炎或痛风),因未得及时医治,病情深入脏腑,出狱后不久便郁郁而终。
临终前,他紧握儿子李青源的手留下遗言:“太医者,侍君如伴虎,荣辱皆在帝王一念间。吾家子孙,宁可悬壶乡野,济世救人,绝不可再入宫门!”
李青源谨遵父命,从此潜心医学,虽继承了父亲的精湛医术,尤其儿科方面青出于蓝,却始终游离于官办医署之外,只在民间行医,名声渐起。
而他最终愿意进入鹰扬书院任教,说来还与洛青依有些渊源。
当初洛青依在隆济城参与防治瘟疫、找出有效药方的事迹传开后,在医者圈内引起了不小震动。
李青源便是慕名而来,想见见这位奇女子。
他先到隆济城,得知洛青依已回洛东关,便又不远千里追至洛东关。洛青依听闻有同行高手前来拜访,也不避讳世俗之见,出面接待。
交谈中,李青源问起当日发现药方的细节,洛青依毫无保留,将如何与黄石成道长协作、试药验证的过程娓娓道来。
李青源听后,对洛青依的胆识和仁心更为敬佩,同时对那位神秘的黄石成道长也心生向往,当即询问黄道长去处。得知黄道长云游四方、踪迹缥缈后,不免有些失望。
洛青依也趁机打听李青源的来历,一听他出身医学世家,专攻儿科,便有意考较,问了几个儿科方面的疑难问题。
李青源对答如流,见解精辟,往往能直指要害,让洛青依大为叹服,自愧不如。她立刻意识到,这位李大夫的儿科医术,不仅在自己之上,甚至和父亲洛佑中都要高明得多。如此大才,若不能留在鹰扬军治下传道授业、普惠百姓,实在是天大的损失。
她当即请来了父亲洛佑中。洛佑中与李青源一番长谈,也是相见恨晚,极力邀请他留下。
洛佑中深知此类大才往往淡泊名利,便投其所好,承诺不仅请他在书院任教,还会支持他在归宁城开设一家医馆,上午授课,下午坐堂,教学与行医两不误,更能将医术惠及更多平民百姓。
李青源被洛氏父女的诚意和对医学的务实态度所打动,最终答应留下。短短半年时间,他在归宁城开的“青源堂”已是声名远播,被誉为“儿科圣手”,求诊者络绎不绝。
周兴礼快速在脑中过完这些信息,和严星楚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刚才洛佑中为何会如此犹豫。
这样一位医术高超、且明显对宫廷充满戒备甚至厌恶的医者,让他去执行如此危险的任务,前往他最不愿意踏足的皇宫,这其中的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更何况,万一折损了,对鹰扬军、对归宁城的百姓,都是巨大的损失。
“岳父,”严星楚开口,语气沉重,“李大夫……他会同意吗?”
洛佑中叹了口气:“唉,让他去东夏皇宫,无异于揭他伤疤,甚至可能让他觉得违背了先父遗训。此事……难啊。”
周兴礼却眼神锐利,道:“洛先生,大帅,正因为难,才有可能成功。李大夫对宫廷的疏离和其家族的遭遇,恰恰是最好的保护色,东夏方面很难怀疑他与我们有深层次关联。请洛先生无论如何,安排我们与李大夫见上一面,由我亲自与他谈。”
严星楚也点头:“不错,岳父,烦请您出面邀请李大夫来洛东关一趟,就以……就以青依产后有些不适,想请他这位儿科圣手顺便帮忙看看孩子为借口,切莫提前透露真实意图。”
洛佑中看着两人坚决的神色,知道此事关系重大,最终重重点头:“好,我这就修书一封,请他速来洛东关一趟。”
事情议定,周兴礼立刻回去做各项准备,严星楚则继续加强安保,并等待着李青源的到来。
洛佑中的信发出后第三天下午,李青源便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洛东关。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