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小说网

73小说网>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 第164章 长安风起于青萍之末(第3页)

第164章 长安风起于青萍之末(第3页)

这话语中,藏着机锋。

李治心中一动,立刻顺着话头,脸上露出“忧心忡忡”的神色:“舅父所言极是。侄儿初时也以为,此乃文教昌盛之兆。但细思之下,却觉隐有不安。”

“哦?说来听听。”长孙无忌的身体微微前倾,似乎来了兴趣。

“教化万民,固然是好事。但如今,太子大哥远在凉州,推行‘格物’之学,已让天下不少读书人,心中生了困惑。”

“他们认为,‘格物’之学,究其根本,乃是奇技淫巧,与圣人大道,背道而驰。如今长安城内,虽人人读《论语》,但思想之根,却已被那‘格物’搅得混乱不堪。长此以往,国本何在?道统何存?”

李治的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将自己完全摆在了一个为“儒家道统”而忧虑的守卫者位置上。

长孙无忌的眼中,终于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李治,等待他继续说下去。

李治知道,鱼儿,已经开始要咬钩了。

他站起身,再次对长孙无忌行了一礼,神色变得无比“诚恳”与“彷徨”:“侄儿人微言轻,心中虽有万千忧虑,却不敢妄言。只是夜读史书,偶有所感,写下了一些浅薄之见。”

“今日特带来,想请舅父这般德高望重的国之柱石,为我斧正一二,以免侄儿误入歧途。”

说着,他从随身的侍从手中,接过那个用锦缎包裹的书稿,双手恭敬地,呈了上去。

长孙无忌的目光,落在那份书稿之上。

他没有立刻去接,而是深深地看了李治一眼。

那一眼,仿佛要穿透李治的皮囊,直视他灵魂深处的野心。

书房内的空气,在这一刻,仿佛凝固了。

良久,长孙无忌才缓缓伸出手,接过了那份沉甸甸的书稿。

他解开锦缎,露出了里面用上好宣纸书写的封面。

当看到封面上那几个,充满了历史厚重感的篆体大字——《氏族志·补遗》时,长孙无忌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里,瞳孔,猛地一缩!

他翻开书稿,一目十行地看了下去。

书房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李治静静地站在一旁,垂手而立,连呼吸都放得极为轻缓。

他知道,现在任何多余的言语,都是画蛇添足。

他已经将自己最锋利的武器,递到了长孙无忌的手中。接下来,就看这位帝国的“仲裁者”,如何抉择。

长孙无忌的脸色,随着书页的翻动,不断地变换着。从最初的平静,到凝重,再到震惊,最后,化为一片深沉的阴霾。

他看得极快,但每一个字,仿佛都狠狠地敲击在他的心上。

这本《补遗》,用心何其险恶!

它完全推翻了当年陛下钦定的《氏族志》“以官爵为本”的原则,转而提出,要以“德望”与“源流”,更重要的是,以对“儒家道统的忠诚度”,来重新为天下士族排名!

这哪里是什么“补遗”?这分明就是一篇,讨伐太子新政的政治檄文!

它将所有在太子新政中利益受损的旧士族,所有对“格物”之学心怀不满的守旧大儒,所有担心自己地位被动摇的关陇勋贵,都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它给了他们一面最正义,最无法被反驳的旗帜——扞卫祖宗之法!

“好一个……釜底抽薪!”

长孙无忌终于合上了书稿,口中,几乎是咬着牙,吐出了这四个字。

他抬起头,目光如刀,再次射向李治。

“雉奴,你可知,此书一旦面世,将在朝堂之上,掀起何等的惊涛骇浪?!”

面对舅父雷霆万钧般的质问,李治却不闪不避,反而迎着他的目光,再次深深一拜,声音铿锵有力: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