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小说网

73小说网>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61章 顺从谁顺从父皇(第1页)

第61章 顺从谁顺从父皇(第1页)

第61章顺从谁?顺从父皇?

“臣所忧者,非流言本身。”

“陛下,太子殿下之变化,臣亦深感欣慰。开放东宫,纳谏勤学,此皆储君应有之义。然动静过大,易启纷争,亦易使小人窥伺,借机生事。臣仍以为,储君之道,贵在沉潜,动静之间,需有法度。”

“储君乃国之根本,需经历练,方能承社稷之重。”

“臣以为,当让太子殿下更多参与机要,处理更为繁难之政务,譬如……西州徙民具体方略之细化,或与户部、兵部协同研讨边镇粮饷调配之优化。如此,方能更快提升其治国理政之能。”

他这番话,既肯定了太子可能的进步,也再次强调了“静”的重要性。

将太子的主要精力放在朝政之上,不去纠结于流言蜚语这种小道之上。

也隐隐呼应了之前魏征的劝谏,但语气比魏征在东宫时委婉了许多,更侧重于提醒陛下注意规范和界限。

李世民听完几位重臣的意见,脸上依旧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微微颔首,仿佛只是听了一场寻常的讨论。

“诸卿所言,皆有道理。”

他平淡地总结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仿佛刚才的讨论只是闲篇,此刻才进入正题。

“太子年岁渐长,贞观以来,朕亦常思量使其历练政事。按制,朕离京或染恙时,太子当于东宫显德殿听政,监国理事。然近年来,朕体尚安,亦少远行,此制渐弛。”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今太子既显进益,朕意,自即日起,恢复太子五日一听政之制。凡常朝政务,由三省汇总摘要,紧要者直呈朕前,寻常事务及部分可议之题,皆送东宫。太子可于显德殿召东宫属官及相关职司官员问对,提出处置意见,形成条陈,再报朕披览定夺。尔等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殿内几位重臣心中皆是微微一动。

恢复太子听政之权!

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

在经历了东宫一系列风波,甚至刚刚还在讨论那些荒诞流言之后,陛下非但没有进一步限制太子,反而给予了实质性的参政权力!

这其中的意味,耐人寻味。

是陛下真的认为太子改过自新,足以委以重任?

还是……一种更高明的试探和掌控?

将太子置于更公开的监督之下,让其行事暴露在阳光中?

亦或是,对东宫背后那股“力量”的另一种应对——将其纳入正规的官僚体系框架内,用制度来约束和观察?

长孙无忌率先躬身:“陛下圣明!太子监国听政,乃祖宗成法,亦是历练储君之正道。臣附议。”

房玄龄、高士廉等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这本就是制度内应有之义,无人能出言反对。

只是每个人心中,都对这突如其来的“信任”背后真正的用意,有着各自的揣测。

“既如此,便照此办理。具体细则,由中书门下拟定。”

李世民一锤定音,结束了这次小范围的议政。

众臣退出两仪殿,走在宫道之上,阳光明媚,却照不透各自心中的思量。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并肩而行,沉默片刻,长孙无忌忽然淡淡开口:“玄龄,你以为,那‘粉身碎骨浑不怕’,真是猫抓出来的?”

房玄龄脚步未停,目视前方,同样淡然回应:“是猫是人,有何分别?诗是好诗,心亦可见。辅机,有时水至清则无鱼。”

长孙无忌嘿然一笑,不再言语。

心中那份对未知的忌惮,却并未消散。

第61章顺从谁?顺从父皇?

他抬头看了看湛蓝的天空,目光幽深。

风波看似已定,然水下之暗流,只怕汹涌更胜往昔。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