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次,袁熙一改常态,表示大家都一样,甚至允许世家豪族多推荐人,只不过大家都要参与“开科考试制度”。
说白了,就是大家一起考试,谁考了前列,谁才有资格被袁熙选为官员。
为了公平起见,袁熙选择的皇家书院考试是由书院、祭礼司和世家豪族三方共同主持的。
只不过书院肯定是主考,祭礼司和世家豪族都是辅考。
因此,考官一般是三个人,由三方推荐。
由于皇家书院的院长一直都是袁熙本人。
而这次,袁熙也决定亲自来。
只不过以后,袁熙都准备让太子袁谦来主持了,因为之前二十年皇家书院的内部大考,都是袁谦在主持的。
说白了,袁熙就是利用书院的人才招收方式,把“科举制”这件事逐渐推上台面。
在袁熙看来,他一开始就把科举推出来,一定没人同意,但是如果进入皇家学院,就必须考试,而皇家书院又几乎是当官的唯一路途,因为袁熙已经把皇家书院的推荐官员名额提到了九成之多。
到了那个时候,袁熙再推出能够绕过皇家书院,直接当官的“科举制”,相信很多官员和百姓都会双手赞成。
因为“科举制”就成了社会上最宽松的上升渠道。
至于被世家豪族已经渗透成了筛子的皇家书院,也已经是袁熙眼里的“弃子”了。
只不过,最后这三年,袁熙打算再利用一下皇家书院这个自己亲手打造的庞然大物。
虽说,袁熙还是会坚持公办学校,保证底层百姓学习的机会,只不过,袁熙不再纠结于中央或者地方上办学的理念。
而是将书院这种事务,继续推广到大燕国的每一个角落,保证真的能够接触到地方上的底层百姓,而不是世家豪族的内循环。
也是因为袁熙的考核制度,其实并没有影响到世家豪族们的人才掌控能力,这次书院“科考升级”的推广,比袁熙想象中的要轻松。
甚至可以说,很多州学、郡学和县学的学校极其积极地配合着皇家书院的改革。
也可能是这些学校已经受够了世家豪族对于各个学校的干涉,而且人情这个事,就不会是顺利的,一定会有冲突,但是名额有限,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学校自然容易得罪地方的世家豪族。
现在有了“科考升级”制度,各个学校自然可以把责任推脱给这个制度,说是上面的要求,他们也没办法。
虽说,没能解决世家豪族把持着皇家书院人才掌控的问题。
但是,这次“科考升级”制度,还是给寒门子弟不少好处,至少他们可以通过这个制度,搏一个机会。
特别是那些非常有才华的人才,立刻得到了皇家书院的认可。
仅仅是一年的时间,袁熙就在皇家书院听到了不少姓名很特别的学生,甚至有些来自鲜卑族的人。
这是之前的皇家书院很少有的。
要知道,这几年的皇家书院仿佛得了世家豪族的病,每年优秀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袁熙耳熟能详的那些世家豪族子弟。
完全不像诸葛亮当尚书令那几年,人才大部分都是各个地方推荐的寒门子弟。
就这,陈群那个家伙,还在袁熙这推广他的“九品中正制”呢!
袁熙除了装作听不懂陈群的复杂介绍,也是别无他法。
不过,袁熙很清楚,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在世家豪族中还是很受欢迎的,很多世家豪族的领导者在每年一次的大型活动中,通过面圣的机会,都会跟袁熙讨论这个。
袁熙也只能打哈哈,然后默默记住这些世家,逐步疏远。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