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小说网

73小说网>三国我不是刘封神纹 > 第240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刘备亲征求票(第1页)

第240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刘备亲征求票(第1页)

第240章宜将剩勇追穷寇,刘备亲征(求票)

章武八年(228年),正月。

温县。

皇帝行宫。

刘封、刘禅、关羽、诸葛亮、法正等文武,相继而至。

曹魏在兖豫徐虽然还有些残余势力未被尽数剿灭,但兖徐豫的大局已定,刘备也将目光放在了统一河北。

不过。

在统一河北上。

众文武出现了分歧。

诸葛亮建议利用优势兵力和地理形势,对曹魏进行持久战。

一方面“进屯白马,渐营河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一方面“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

同时休养生息三年,则可覆灭曹魏,而不必急于决战。

刘封则认为:用兵之道,应当一鼓作气,宜将剩勇追穷寇。如今南兵士气正盛,若是休战罢兵,反会滋养南兵偏安享乐之心;而曹魏经此一败,必会痛定思痛,或可能效仿勾践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现在不灭曹魏,今后再想图谋就会困难十倍。

诸葛亮考虑的侧重于国计民生反对穷兵黩武,刘封考虑的侧重于一劳永逸坚持先苦后甜。

双方各执一词,相互辩论,谁也说服不了谁。

众文武中,有支持诸葛亮三年疲曹的,有支持刘封宜将剩勇追穷寇的。

刘备静静聆听,没有干涉众人的争辩。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尤其是有袁绍官渡之败、曹操赤壁之败先例在前,容不得刘备不谨慎。

争辩中。

诸葛亮也提到了袁绍官渡之败、曹操赤壁之败的案例,反驳刘封急于用兵的战略构想。

“孤以为:袁绍官渡之败、曹操赤壁之败,非是战略失误。

二人虽然都是一时之雄,但其子嗣并无父辈的才能和器量,一旦父辈死去,子嗣之间定会为了权力而争斗。

都言知子莫如父,二人深知若不能在有生之年一统海内,身死之后众子定会相争内哄,继而给对手可乘之机。

故而才急于求战,以求有生之年能定鼎天下。

事实也如此。

袁绍死后,三子相争河北,给了曹操各个击破之机。

曹操死后,曹丕猜忌宗室,给了我等各个击破之机。

如今,父皇六十有七,能活多久谁也不敢保证,假使这三年父皇突遇不测,丞相焉知大汉不会因父皇不测而相争内讧?”

刘封据理力争,更是抬出了刘备年迈来反驳。

若有奸臣在此,定会弹劾刘封对刘备不敬不孝。

不过在场之人,虽有政见不合,但都非奸人,也有强者的自尊,不会因为刘封客观的论述而上纲上线的用盘外招。

虽然刘封说得有理,但诸葛亮并不认同,辩道:“燕王与太子兄友弟恭,岂是袁绍、曹操之子能相提并论的?即便陛下这三年真有不测,难道燕王与太子还会相争内讧吗?”

诸葛亮提议走持久战也考虑了刘封刘禅兄友弟恭,即便刘备活不过这三年也不影响大局。

刘封闻言肃容:“孤与太子自是不会相争内讧,可旁人未必。假使某一天,孤的部下觉得孤太冷了,偷偷给孤披上一件龙袍。丞相以为,孤是穿了这龙袍好还是斩了部下好?”

诸葛亮顿时一愣。

穿龙袍就是造反,不穿龙袍就是自毁爪牙,穿和不穿对大汉而言都是极大的损失。

“燕王多虑了。以燕王的治军之术,怎会有部下冒天下之大不韪行此悖逆之事?”诸葛亮虽然在反驳,但语气也逐渐变得不确定。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