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必须统一行动,才能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东路游击队副司令吴保才赞同道。
“我看,海东同志说得对。”瘦高个郭述申,走到会场中间,说,“强敌围追堵截,我们只有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以游击战为主,辅以有利的运动战,才能突出重围,保存自己,箝制敌人,伺机消灭敌人。”
会议根据中央分局的指示和大家的讨论,成立了中共鄂皖工作委员会,书记郭述申,委员有刘士奇、徐海东、吴保才、王建南等。成立以徐海东第二十七师为核心的红二十七军(亦称红军东路军)。军长刘士奇、政治委员郭述申。下辖第七十九师和八十一师。第七十九师师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王建南,下辖一、三两个团;第八十一师师部由军部兼,下辖二、五团。道委军事指挥部直属部队改为军直属分队,全军四千五百余人。会议还确定了部队的行动方针是:突出敌人包围,以内线转向外线,向东行动,避开敌人锋芒,以调动、箝制敌人,寻机打击薄弱之敌。
会议分歧较大的是原跟随红四方面军转移而被敌人堵截留下的两万多名各级地方干部、群众和四千多名红军伤病员的处置问题。
“不能带上他们。要不然,我们不仅不能打仗,而且有被一起消灭的危险。”有人说。
“这都是革命的同志,不带上他们怎么办?如果把他们推向敌人的虎口,结果会怎样呢?”郭述申说。
又有人提出:“游击队自己走。把伤病员分散到群众中去,医院的女同志统统回家去。这样,才有利于保存革命的力量。”
“不行!我们一定要带上这些同志!”徐海东激动得站起身来,说,“这些干部和群众在强敌进攻面前,没有动摇革命的信念,抛家别舍,跟随部队进行艰难转移。群众对我们信任,这是好事,我们不能打击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不能丢下不管。大家试想看,我们开始做群众工作,争取他们的信任,多难啊!现在把他们抛弃了,那我们的兵源哪来?我们的根据地到哪建?我们舍生忘死闹革命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贫苦百姓吗!”
“那你说怎么办?除了分散他们没别的法。”有人争辩说。
徐海东眼都红了:“分散!分散!往哪里分散?医院的女同志回家,她们还有家吗?伤员到群众中去,群众都没有吃住的地方!要说分散,只能是那些有可能分散掉的地方干部和群众,但不可能全部分散光。我虽然读书不多,但我知道古代不有个刘皇叔领着五百老百姓逃难吗?!他能得西蜀,成鼎立之势,不就是占人和吗?!难道我们今天的共产党员、红军战士,连古代的刘皇叔还不加?!”
别看徐海东识字不多,平时又少言寡语,激动起来,却能振振有辞、顾全大局,以他坚贞的党性,感染了在座的所有与会者。
徐海东斩钉截铁地说:“凡是能走动的伤员,一律动员归队,不能走的,派人抬着;能分散的,分散,不能分散的,一律带上。要生一块生,要死一起死,就这样了。我带一团打掩护,你们保护伤员群众向南转移。”
刘士奇、郭述申紧紧握住徐海东的手,半天不放。
“重担子在你身上了,好同志,一定要保重自己!”
只有英雄,才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出最正确最勇敢的抉择。
10月4 日拂晓。蕲春张家(土旁)。
东方露出鱼肚白。徐海东站在张家(土旁)北边的山腰上,依稀看见敌人曾万钟第十二师的一个团驻地。
“师长,打吧!”一团团长张四季头扎绷带催促说。
徐海东端起望远镜,仔细察看着周围的地形和张家(土旁)镇子里的每一排房子和街道,说:“出发!”
“站住!记住:是声东‘偷西’、是调虎离山!”团长和杜本莲政委刚走出两步,徐海东补充叮嘱道,“这是游击以来第一仗,看你们的了!”
“保证完成任务!”团长和政委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团长和政委各带领一支队伍,分左右两路从北向南朝张家(土旁)敌团部驻地包袭过去。
十五分钟后,村东头响起了进攻的追击炮声和哒哒哒的机枪声,战斗打响了。
红军连日南撤,敌人早有知觉,但没想到这么快就来到了,被打个措手不及。
敌团长正抱着四姨太熟睡方酣。清脆的电话声把他惊醒。
“谁呀!找死呀!”团长没好气地骂道。
“团长,不得了啦!北边发现有共实业界摸过来了。”
“有多少人?”
“黑压压的一片,大概是南撤的红军游击队吧!”
“胡说!昨天离这还二百多里哩……”
团长刚说到这,院子里响起了迫击炮弹爆炸的声音。团龄长一想,小股游击队是没有迫击炮的,肯定是红军二十七军主力到了。
“快给我顶住!是红二十七军!是徐海东来了!”
按原计划:东边偷袭、西边抢东西(主要是吃的),向北撤。
徐海东拿着望远镜看到镇子里乱作一团,知道战士们正在抢粮食。不一会儿,出现在望远镜镜头里的是高个子政委杜本莲,率领红军战士跑出镇子,每个战士身上都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
徐海东微笑着,让师政委王建南也看看这滑稽镜头,然后两人哈哈大笑。
敌团长来到村子东头,大骂二连连长废物,没早发现共军,差点要了他的命。
“报告团长,共匪向北撤了!”说曹操,曹操就到。二连长气喘吁吁地说。
“这是徐海东的先头部队,全体出动,砍掉他这个拳头,追!”敌团长说。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