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清楚,有比他们更急的——汉八旗和不在旗的汉臣。
汉八旗觉得,自家女儿既在旗又是汉人,两全其美,最合适不过。
不在旗的汉臣则坚持,要娶就娶纯正的汉家女,方能彰显朝廷革故鼎新、团结天下的决心。
两派人马从朝堂辩论发展到当庭斗殴,最后互扣“汉奸”的帽子,吵得不可开交。
汉奸一词在清朝有三种含义:汉人奸臣、投降清朝的汉人。
第三种,则是道光年间,随着外国入侵,这个词开始泛指背叛国家,为洋人效力,从事刺探情报等破坏通敌活动的中国人。
第三种含义,比较接近今天的含义。
~~~~
第二件,便是军机处那场蹊跷的“意外”大火。
就在满蒙汉大臣吵得最凶时,军机处值房“不慎”走水,烧了个一塌糊涂。
光绪看着那冲天的黑烟,心彻底凉了。
他索性甩手不管,让他们吵出个结果再来禀报。
经此一事,光绪忽然就明白了,为何历史上有些亡国之君,在天下鼎沸之际,仍以为海晏河清,继续醉生梦死。
皇帝深居九重,了解外界的渠道,无非是臣子的奏章和身边人的汇报。
皇帝是天子,却也是普通凡人,他没有分身术,无法去市井乡野探访真相。
所以,臣子想要蒙蔽圣听,说起来复杂,做起来却未必多难。
历代有为之君,为打破这层信息茧房,往往会建立一套独立于官僚体系之外,直属于皇帝的情报组织。
这类组织在史书上,通常被冠以“特务机构”之名,名声大多不佳。
此类机构若运作良好,确是皇帝洞察天下的利器。
但它们同样由人组成,有私心,会腐败。
雄主尚能驾驭,一旦皇权式微,它们往往成为打着皇旗祸害地方的毒瘤,甚至与文官集团流瀣一气。
裁撤,皇帝便成了聋子瞎子。
保留,又恐民怨沸腾。
至于微服私访,话本里看看就好。
着名的同治皇帝,经常微服去逛窑子。
虽名为微服,但明里暗里的保护不知道有多少。
至于跑更远的地方微服私访……晋惠帝也干不出这样的事。
皇帝的工位很大,是整个京师。
他工作的地方也很大,是整个天下。
皇帝是全天下最自由的人,也是全天下最不自由的人。
在紫禁城里瞎转悠,会吓到各个部门的倒霉蛋。
在京城里转悠,各部得提前数月筹划路线,做好各种应急工作,会闹得鸡飞狗跳。
要想跑的更远,那禁军必须随行,沿途各省份都得提前做好准备。
~~~
光绪无比怀念“尚虞备用处”,即民间闻之色变的“粘杆处”、“血滴子”。
雍正、乾隆凭借它,将天下掌控于股掌之中。
可惜,嘉庆铲除和珅后,在大臣们的“建议”下,将这个与和珅关联密切的机构废除了。
虽然后来嘉庆力排众议将其恢复,但其效能早已大不如前,难以穿透臣子们编织的重重迷雾。
光绪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被忽悠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