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小说网

73小说网>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章 故剑情深(第2页)

第2章 故剑情深(第2页)

本始三年(前71年),许平君再次怀孕,足月后生下一名公主。产后的许平君身体虚弱,需要太医调理。霍显得知后,找到了与自己素有往来的女医淳于衍——淳于衍的丈夫是掖庭户卫,一直想调任安池监,霍显便以此为诱饵,对淳于衍说:“你的丈夫本就应当担任安池监这一官职,凭他的能力完全能得到这个职位。我听说凡是有妇女在生产或哺乳期间患病,只要三天内病情发作,在药里加进附子,病人吃了马上就会死亡,而且没人会知道其中的缘故。现在皇后即将分娩,可以趁机在她的药里下毒除掉她。如果能得到您的帮助,事情成功以后,荣华富贵我会和你一同分享。”

淳于衍初时惊惧,深知毒杀皇后是灭族之罪,可又抵不住霍显的威逼利诱——霍显不仅承诺帮她丈夫调任,还以“若不从,君一家性命难保”相威胁。最终,淳于衍答应了霍显的要求,将附子研磨成粉,藏在药中。

许平君服用汤药后,很快便出现不适,她虚弱地对身边的宫女说:“我头好晕,药中莫非有毒?”话音刚落,便气绝身亡,年仅21岁。

许平君突然离世,刘询悲痛欲绝,他看着妻子冰冷的遗体,心中疑窦丛生——许平君产后虽虚弱,却无大病,怎会服药后突然暴毙?他当即下令将为许平君诊治的太医、宫女全部收押,彻查此事。淳于衍因神色慌张,被列为重点怀疑对象,很快便被投入大牢。

霍显得知淳于衍被抓,害怕事情败露,只得将自己指使淳于衍毒杀许平君的实情告知霍光。霍光听闻后,大惊失色,他既怒霍显的胆大妄为,又怕此事牵连霍氏家族,犹豫再三后,最终选择了掩盖真相——他入宫面见刘询,以“皇后产后体虚,偶发急病而亡”为由,请求刘询赦免淳于衍,又暗中施压负责查案的官员,让他们草草结案。

刘询虽心中不信,却深知霍光权倾朝野——此时霍光掌控着朝政、兵权,自己刚即位不久,根基未稳,若强行追查,不仅可能查不出真相,还会危及自身与太子刘奭的安全。他强压下心中的悲痛与怒火,默许了霍光的请求,下诏释放淳于衍,对外宣称许平君“产后崩”(《汉书·宣帝纪》),追谥其为“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今陕西西安东南)。

许平君下葬那日,刘询亲自送葬,站在墓前,他望着新立的墓碑,泪水无声滑落。他在心中暗暗发誓:“平君,今日之辱,今日之痛,我必铭记于心,他日定要为你报仇,让害你的人血债血偿!”

许平君死后第二年,霍光女儿霍成君被立为皇后。霍成君骄纵奢华,与许平君的简朴截然不同——她的服饰、车马皆极尽奢靡,对宫中宫人也极为苛刻,稍有不满便加以责罚,后宫上下虽敢怒不敢言,却都暗自怀念许平君的仁厚。刘询对霍成君虽表面礼遇,心中却充满厌恶,每次与她相处,都想起许平君的温柔,想起她的惨死,复仇的念头愈发强烈。

可刘询深知,霍光一日不死,霍氏家族一日不倒,他便无法为许平君复仇。于是,他选择了隐忍——他对霍光愈发“信任”,凡事皆交由霍光决断,甚至在霍光请求归政时,还“谦让不受”(《汉书·霍光传》);对霍成君,他也从不表露不满,依旧按皇后礼仪对待,让霍氏家族放松警惕。

与此同时,刘询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他重用在民间相识的好友张安世、丙吉等人,将他们提拔到重要职位;又借着处理朝政的机会,了解官员品性,选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官吏;还通过颁布减免赋税、安抚流民等政策,赢得百姓的支持,稳固自己的统治基础。

地节二年(前68年)三月,霍光病逝。刘询为其举办了隆重的葬礼,以帝王之礼将其安葬,还追封霍光为宣成侯,让其子霍禹继承爵位——这一系列举动,让霍氏家族误以为刘询仍会倚重他们,放松了戒备。

可霍光一死,刘询便迅速着手收回权力。他先是任命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接管部分兵权;又将霍氏家族成员调离关键职位——霍光的女婿度辽将军范明友调任光禄勋,次婿中郎将任胜调任安定太守,孙女婿中郎将王汉调任武威太守,逐步削弱霍氏家族的兵权。

霍氏家族成员察觉到刘询的意图,心中不安,霍显更是将当年毒杀许平君的实情告知了霍禹、霍云、霍山等人。众人又惊又怕,深知刘询一旦知晓真相,定会诛灭霍氏满门,于是决定铤而走险,谋反篡位。他们暗中联络霍光的旧部,计划在刘询前往甘泉宫祭祀时,发动兵变,废黜刘询,立霍禹为帝。

可刘询早已通过眼线掌握了霍氏家族的谋反计划。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刘询先发制人,下诏逮捕霍氏家族成员及谋反党羽。霍禹、霍云、霍山等人见事情败露,或自杀,或被擒获后处死;霍显被押入宫中,刘询亲自审问,当面对质毒杀许平君之事,霍显无从抵赖,只得认罪。最终,霍显被腰斩,霍氏家族满门抄斩,与霍氏相关的数千人也被牵连诛杀,史称“霍氏之祸”。

平定霍氏谋反后,刘询下诏废黜霍成君的皇后之位,将其迁往昭台宫,后又迁往云林馆。数年后,霍成君因不堪受辱,自杀身亡——这个因母亲的野心而登上后位的女子,最终成了霍氏家族谋反的牺牲品。

诛灭霍氏、废黜霍成君后,刘询终于为许平君报了仇。他亲自前往杜陵南园,祭拜许平君的陵墓,对着墓碑轻声道:“平君,害你的人都已伏法,你可以安息了。”此时的他,已完全掌控朝政,成为真正的帝王,可站在许平君的墓前,他却觉得心中空落落的——权力能为她复仇,却再也换不回她的陪伴。

为许平君复仇后,刘询的统治愈发稳固。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派官员巡查地方,严惩贪官污吏;减轻百姓赋税,鼓励农业生产;设立常平仓,调节粮价,防止饥荒;对外则联合乌孙,击败匈奴,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版图。在他的治理下,西汉的国力达到鼎盛,史称“孝宣之治”,《汉书·宣帝纪》评价其“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

可无论政务多繁忙,刘询始终没有忘记许平君。他将对许平君的思念,都倾注在儿子刘奭身上——刘奭自幼体弱,刘询便亲自挑选名师教导他;刘奭长大后,性格仁柔,与刘询的务实风格不同,有时会因政见不合而惹刘询不满,甚至有大臣建议废黜太子,刘询却始终没有同意,只因刘奭是他与许平君唯一的儿子,是他们爱情的见证。他曾对大臣说:“太子虽性格柔弱,然其母许后早逝,朕不忍废之。”

刘询还时常前往杜陵南园祭拜许平君,每次都只带少数侍从,独自在墓前停留许久。他会对着墓碑诉说朝堂之事,分享儿女的成长经历,仿佛许平君从未离开。有一次,他在墓前看到几株杂草,便亲自蹲下拔除,侍从想上前帮忙,却被他阻止:“这是平君的家,该由我来打理。”

为了让许平君的家族得到优待,刘询不仅将许广汉封为平恩侯,还将许广汉的两个弟弟许舜、许延寿也封为侯,许氏家族成为西汉中期的显赫家族。他还特意下旨,将许平君的母亲接到宫中居住,时常前去探望,以弥补许平君未能尽孝的遗憾。

黄龙元年(前49年),刘询病重,临终前,他特意留下遗诏,将许平君的陵墓从杜陵南园迁到杜陵主峰附近,与自己的陵墓相邻——他要在死后,继续陪伴着这位与他共过患难、他用一生去思念的发妻。同年十二月,刘询驾崩,葬于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与许平君的陵墓隔路相望。

汉宣帝与许平君的故事,跨越了贫贱与富贵,历经了阴谋与复仇,最终以“故剑情深”的坚守和“终身不忘”的思念,成为千古佳话。在皇权至上、帝王多薄情的封建时代,刘询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即便身处高位,也能坚守初心;即便手握重权,也能情深不负糟糠——这份帝王家的真情,远比“孝宣之治”的功业更动人,更值得被后世铭记。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