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小说网

73小说网>重生六9:倒爷翻身路 > 第385章 苗蔫了引的慌(第1页)

第385章 苗蔫了引的慌(第1页)

雨后的日头毒得很,磨香棚外的向日葵苗却蹿得快,嫩茎顶着两瓣圆叶,在风里轻轻晃。赵铁柱蹲在苗边拔草,指尖碰到湿乎乎的土,带着股清腥气。

“这苗长得真精神,”王奶奶端着淘米水过来,往根上浇了点,“阿伟选的种好,是老品种的‘花盘大’,结的籽能磨两麻袋面。”

张大爷坐在棚下编竹篮,竹篾在他膝头翻飞,闻言瞥了眼:“别高兴太早,这苗娇气,得搭个棚子挡挡晒,不然正午的日头能把叶晒焦。”他往苗边扔了截竹片,“用这搭个小棚,早晚掀开透气。”

周丫抱着她的小木瓢,蹲在苗边数叶片,辫子扫过泥土,沾了层褐黄。“爷爷说等花盘长出来,就教我炒瓜子,”她仰起脸,鼻尖沾着草屑,“还说要留最大的花盘,挂在磨盘上当装饰。”

阿伟扛着块旧木板过来,往苗边一插,木板上用红漆画了个笑脸:“这是我在镇上捡的广告牌,插在这儿,就像有人天天看着苗长大。”他用手比了比苗的高度,“再过半月,该比丫丫高了。”

磨盘转着,新磨的小米面簌簌落在木槽里,混着向日葵苗的清香,在棚子里漫成一股暖烘烘的味。

没过几天,向日葵苗真出了岔子。正午的日头刚过,周丫就举着小木瓢跑来喊:“苗蔫了!叶都卷起来了!”

大家跑到苗边一看,果然,几棵苗的叶子卷成了筒,叶尖发焦,像被火燎过。王奶奶赶紧舀来井水浇,水珠落在叶上,“啪嗒”碎开,却没让苗直起腰。

“都怪我,”张大爷放下竹篮,脸上带着悔意,“昨儿说搭小棚,忙着编篮子忘了,这日头太毒,苗扛不住。”他往苗根上培土,“得把焦叶掐了,再遮得严实点。”

阿伟找来旧麻袋,往竹竿上一搭,搭了个简易棚。可麻袋太沉,竹竿“咔嚓”弯了腰,差点压着苗。“这破竹竿,”他气得把麻袋扯下来,“不如买个遮阳网,轻巧又防晒,镇上才五块钱一张。”

“买啥遮阳网,”赵铁柱蹲在苗边,指尖捏着焦叶,“这苗不是晒蔫的,是根被水泡了。”他拨开根部的土,底下果然湿乎乎的,还泛着点霉味,“前两天下雨,沟没挖通,水积在根上,烂根了。”

周丫一听急了,眼圈红起来:“那苗会死吗?我还等着挂花盘呢……”她伸手想去摸苗,被赵铁柱拦住。

“别急,”赵铁柱站起身,“挖条浅沟把积水排出去,再往根上撒点草木灰,能杀毒。”他让阿伟去柴房取草木灰,自己则用小铲子小心地松根部的土。

可撒了草木灰,排了积水,苗还是没缓过来。到了傍晚,又有两棵苗的茎软了,往地上歪。周丫守在苗边,眼泪滴在泥土里,把小木瓢往地上一摔:“都怪这破瓢!我不该天天用它舀水浇苗!”

老周刚从河对岸磨完糜子过来,见这光景,蹲下身仔细看了看苗根:“不是水多了,是土里有虫。”他从兜里掏出个纸包,里面是些褐色的粉末,“这是烟梗磨的粉,撒在根上,虫就不敢来了。”

老周的烟梗粉果然管用。撒下去第二天,向日葵苗就直了点,卷着的叶慢慢舒展开,虽还有点蔫,却透着股活气。周丫守在苗边,用小木瓢一点点往根上浇清水,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什么。

“这烟梗粉是好东西,”王奶奶看着苗,眼里的愁云散了,“当年我娘家种烟草,收完的梗子都磨成粉,既能杀虫,又能当肥料,比农药强。”她往粉里掺了点灶灰,“这样撒着更匀,还能补点劲。”

张大爷用细竹篾搭了个小棚,比之前的竹竿结实,还留着通风的缝。“这下晒不着,也闷不着,”他拍了拍竹篾,“苗就像娃,得细心伺候,不能太糙。”

阿伟在苗边挖了圈浅沟,沟底铺了层碎瓦片:“这样下雨时,水顺着沟流进瓦片缝,不会积在根上,还能慢慢往根上渗,干湿正合适。”他看着沟里的瓦片,“这是我从老磨坊地基上捡的,说不定当年就这么浇地。”

周丫把她的小木瓢洗干净,盛满清水,学着赵铁柱的样子往沟里倒。水顺着沟流,绕过每棵苗的根,像给苗系了条银带。“爷爷说这叫‘润根不淹根’,”她仰起脸,眼里闪着光,“苗喝饱了,就会长得比磨盘还高。”

赵铁柱蹲在苗边,看着大家七手八脚伺候苗的样子,忽然觉得这向日葵苗像根线,把大伙儿的心串在了一起。他找了块木牌,在上面写了“护苗轮值表”,谁哪天浇水、谁哪天检查叶,都写得清清楚楚,挂在向日葵苗边的竹竿上。

“这样大家轮着来,苗就不会再出岔子,”他指着木牌笑,“等花盘长出来,谁伺候得好,就把最大的花盘给谁当奖励。”

周丫举着小手喊:“我要最大的!我天天来浇水!”

又过了半月,向日葵苗真的蹿高了,比周丫还高出半头,叶片舒展得像把小扇子,茎秆粗得能抵上手指。简易棚还搭着,只是早晚总被掀开,让苗透透风、见见光。

王奶奶用新磨的向日葵籽面蒸了窝窝头,黄澄澄的,咬一口带着点清苦的香。“这才是正经籽面味,”她给每个人递了个,“等咱的苗结了籽,磨出来的面更香。”

张大爷的竹篮编好了,小巧玲珑的,他往里面放了把瓜子:“这篮给丫丫,等花盘熟了,就用它装新籽。”

阿伟在苗边插了根长竹竿,上面绑着红布条,风一吹,布条在叶间跳起舞。“这是给苗做的记号,”他笑着说,“看它能长多高,超过竹竿就奖它一把草木灰。”

老周划着木筏来,带来了河湾村的新麦,还拎着个布包,里面是把小镰刀。“这是给丫丫的,”他把镰刀递给周丫,“等花盘成熟,就让你第一个割,尝尝当小农夫的滋味。”

周丫举着小镰刀,在苗边转了圈,忽然指着最高的那棵苗喊:“它长花盘了!小小的,像个绿珠子!”

大家凑过去看,果然,最高的茎顶鼓着个绿苞,裹得紧紧的,像藏着个秘密。赵铁柱用手量了量苞的大小,笑着说:“再过一月,这苞就会变成金灿灿的花盘,朝着太阳转。”

磨盘转着,小米面的香混着向日葵苗的青气,在棚子里酿出股踏实的味。赵铁柱望着那小小的绿苞,忽然觉得,这苗长的不只是茎和叶,还有大伙儿的盼头——就像这日子,一天天往前挪,总有金灿灿的花盘在前面等着。

夕阳落在向日葵苗上,给叶片镀了层金,周丫的小木瓢放在苗边,盛着半瓢清水,映着天上的云,像把装着整个夏天的梦。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