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小说网

73小说网>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776章 大宋称官家 赵匡胤定称呼藏尽皇权与民心(第2页)

第776章 大宋称官家 赵匡胤定称呼藏尽皇权与民心(第2页)

小宫女连忙站起来,擦了擦眼泪:“谢官家!奴婢以后再也不敢喊错了!”

从那以后,宫里的人,慢慢习惯了“官家”这个称呼,再也没人喊错过。大臣们也发现,喊“官家”的时候,和赵匡胤议事,少了几分忌惮,多了几分从容——以前喊“陛下”,总觉得隔着一层,不敢多说;现在喊“官家”,觉得赵匡胤更像一个领头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主,有什么想法,都敢说出来。

可“官家”这个称呼,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可。建隆二年,原后周的旧臣李筠,在潞州起兵反叛,他在檄文里说,赵匡胤“擅改君主称呼,无礼无规,不配做大宋的君主”,还号召天下人,一起反抗赵匡胤,恢复后周的统治。

消息传到汴京,大臣们都很着急,范质对赵匡胤说:“官家,李筠借‘称呼’之事反叛,不少后周的旧臣,或许会响应他。不如暂时把称呼改回‘陛下’,先稳住局势,等平定了李筠,再改回来?”

“不行!”赵匡胤一口拒绝,“‘官家’这个称呼,不是随便改的,里面藏着朕的心意,藏着大宋的规矩。李筠借称呼反叛,是因为他不想臣服于朕,不是因为称呼本身。若朕现在改回称呼,就是向他妥协,以后只会有更多人,借各种理由反叛,大宋就永无宁日了。”

韩令坤也说:“官家说得对!李筠就是故意找借口,就算改了称呼,他还是会反叛。臣请求率领大军,去潞州平定李筠,让天下人知道,大宋的称呼,不能改;大宋的规矩,不能破!”

赵匡胤点头:“好!就派你率领大军,去潞州平定李筠。另外,传朕的旨意,让各地官员,向百姓们说明,‘官家’这个称呼,不是无礼无规,是朕为了百姓、为了大宋定的,让百姓们不要被李筠的檄文迷惑。”

韩令坤率领大军,去了潞州。各地官员,也按照赵匡胤的旨意,向百姓们解释“官家”的含义。百姓们本来就觉得,“官家”这个称呼亲切,又知道赵匡胤登基后,减免了赋税,还派人修水渠,让大家能好好种地,都不认可李筠的说法,反而纷纷支持赵匡胤,有的百姓,还主动给宋军送粮食、送水。

李筠以为,借“称呼”之事,能号召天下人反叛,没想到,不仅没人响应,反而遭到了百姓的反对。他的军队,在潞州和宋军交战,节节败退,没过多久,就被韩令坤平定了,李筠自杀身亡。

平定李筠后,“官家”这个称呼,彻底在大宋站稳了脚跟。百姓们都知道,大宋的君主叫“官家”,是“管大家”的,能护着百姓;大臣们也知道,“官家”这个称呼,藏着赵匡胤的公心,藏着大宋的规矩,没人再敢质疑这个称呼。

乾德元年,赵匡胤去江南巡查,路过苏州的时候,看到百姓们在街头巷尾,议论着“官家”,有的说,官家减免了赋税,今年的收成好了,能存不少粮食;有的说,官家派人修了水渠,再也不用怕天旱了;还有的百姓,在自家的门上,贴了“官家安康”的字条,祈求赵匡胤平安,祈求大宋安稳。

赵匡胤看着这一幕,心里很欣慰。他对身边的陶谷说:“当年朕定‘官家’这个称呼,就是想让百姓们,把朕当成能依靠的人,把大宋当成自己的家。现在看来,朕没做错。”

陶谷躬身道:“官家仁心,百姓都记在心里。‘官家’这个称呼,比‘皇上’‘陛下’更得民心,有民心在,大宋就能长治久安。”

赵匡胤点头,继续往前走。走到一个茶馆门口,看到一个说书先生,正在给百姓们讲“陈桥兵变”的故事。说书先生讲到赵匡胤穿上龙袍,定“官家”称呼的时候,百姓们都拍手叫好,有的百姓还喊道:“官家好!大宋好!”

赵匡胤没进去,只是站在门口,听着百姓们的叫好声,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知道,“官家”这个称呼,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呼了,它成了大宋的象征,成了百姓对他的信任,成了大臣们对他的认可。

后来,赵匡胤去世,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大臣们和百姓们,还是称他为“官家”。赵光义也知道,“官家”这个称呼的含义,他沿用了这个称呼,还按照赵匡胤的做法,以“公心”治国,护着百姓,稳住了大宋的局势。

再后来,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继位,都沿用了“官家”这个称呼。百姓们不管是在街头巷尾议论,还是在给朝廷的奏折里(百姓有冤情,可直接给朝廷递奏折),都称君主为“官家”;大臣们议事的时候,也一直喊“官家”,从没变过。

有一次,宋仁宗赵祯去皇宫的御花园散步,看到一个老太监,正在给花草浇水。老太监已经在宫里待了几十年,从赵匡胤时期就开始伺候,头发都白了。赵祯走过去,问道:“老太监,你在宫里待了这么久,从太祖官家时期到现在,你觉得,‘官家’这个称呼,好在哪里?”

老太监放下水壶,躬身道:“回官家,老奴觉得,‘官家’这个称呼,好就好在‘亲切’。太祖官家时期,老奴刚进宫,喊‘官家’的时候,觉得太祖官家不像君主,像家里的长辈;太宗官家、真宗官家,还有现在的官家,都一样,喊‘官家’的时候,不用怕,不用慌。百姓们也一样,喊‘官家’,觉得官家能帮他们解决难处,能护着他们。老奴觉得,这就是‘官家’最好的地方。”

赵祯点头:“你说得对。‘官家’这个称呼,好就好在‘亲切’,好在能拉近君主和百姓、大臣的距离。只要大宋的君主,都记得‘官家’的含义,都以‘公心’治国,护着百姓,大宋就能一直安稳下去。”

老太监连忙应道:“是!老奴相信,有官家护着,大宋一定会一直安稳下去,百姓们一定会一直过上好日子!”

从赵匡胤定下“官家”这个称呼开始,大宋的历代君主,都被称为“官家”,这个称呼,沿用了三百多年,直到南宋灭亡。百姓们记住了“官家”,记住了大宋的仁政,记住了那个能“管大家”、护百姓的君主称呼。

“官家”这个称呼,没有“皇上”的霸道,没有“陛下”的生分,却藏着大宋的皇权,藏着君主的公心,藏着百姓的信任。它不仅是大宋君主的称呼,更是大宋的象征,是大宋三百多年里,君主与大臣、君主与百姓,相互信任、相互扶持的见证。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