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小说网

73小说网>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776章 大宋称官家 赵匡胤定称呼藏尽皇权与民心(第1页)

第776章 大宋称官家 赵匡胤定称呼藏尽皇权与民心(第1页)

建隆元年正月,汴京皇宫的紫宸殿里,烛火亮得晃眼。赵匡胤刚穿上明黄色龙袍,坐在龙椅上,下面跪着满朝大臣,正准备行登基大礼。可礼官刚要开口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赵匡胤却抬手打断了:“慢着,这‘皇上’‘陛下’的称呼,朕觉得不妥,换一个。”

满朝大臣都愣了,跪在最前面的宰相范质,抬头问道:“陛下……哦不,臣不知,您想换什么称呼?历代王朝,皆称君主为‘皇上’‘陛下’,这是规矩啊。”

赵匡胤身子往前倾了倾,手指敲了敲龙椅扶手:“规矩是人定的,也能改。朕当年在陈桥兵变,将士们把龙袍披在朕身上,朕不是靠抢、靠杀,才坐上这个位置的——是为了稳住大宋,为了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皇上’太显霸道,‘陛下’又太生分,朕想找个称呼,既显皇权,又能拉近和大臣、百姓的距离。”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敢说话。这时,翰林学士陶谷站了出来,躬身道:“臣有一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赵匡胤点头。

“臣曾读史书,见《礼记》里说‘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陶谷语速放缓,字字清晰,“陛下既承三皇之德,护佑天下百姓;又继五帝之业,安定大宋山河,不如取‘官’与‘家’二字,称‘官家’。既含‘官天下’的公心,又有‘家天下’的责任,既显皇权,又不缺温度,正好合了陛下的心意。”

赵匡胤眼睛一亮,重复了一遍“官家”:“官家……好!就叫官家!以后,大臣们、百姓们,都称朕为‘官家’,不必再叫‘皇上’‘陛下’!”

大臣们连忙齐声应道:“遵旨!官家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声“官家”,喊得比之前的“陛下”更显亲切,赵匡胤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知道,自己的皇位来得特殊,若用太霸道的称呼,只会让大臣们忌惮、百姓们疏远;而“官家”二字,藏着“公心”,能让大臣们明白,他这个君主,是为天下人办事的;也能让百姓们觉得,这个君主,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

可“官家”这个称呼,刚定下来的时候,不仅百姓们不习惯,连宫里的太监、宫女,都经常喊错。

建隆元年三月,赵匡胤去汴京郊外的农田视察,身边只带了几个随从和太监。走到一片麦田里,农户王老汉正蹲在田埂上割麦,看到赵匡胤一行人,穿着华丽,知道是大官,连忙站起来行礼。

领头的太监连忙上前,高声道:“陛下……哦不,官家驾临,还不快跪下接驾!”

王老汉愣了,挠了挠头:“官家?啥是官家?是比知府大人还大的官吗?”

赵匡胤笑着走过去,扶起王老汉:“老人家,‘官家’就是朕,是大宋的君主。以后见了朕,不用跪,躬身行礼就行。”

王老汉还是没明白,又问:“君主?那不是该叫‘皇上’吗?俺小时候听老人们说,以前的君主,都叫‘皇上’,咋到了大宋,就叫‘官家’了?”

赵匡胤没不耐烦,蹲在田埂上,拿起一把麦穗,递给王老汉:“老人家,‘皇上’是以前的称呼,太显生分。朕叫‘官家’,是想告诉百姓们,朕这个君主,不是把天下当成自己家的私产,而是要像官员护着辖区百姓一样,护着大宋的每一个百姓。以后,百姓们有难处,不管是找知府,还是找朕这个‘官家’,只要是为了过日子,朕都管。”

王老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看着赵匡胤手里的麦穗,又看了看赵匡胤的穿着,突然说:“俺知道了!官家就是‘管大家’的意思,管着大宋的百姓,让大家都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

赵匡胤哈哈大笑:“对!老人家说得好!‘官家’就是‘管大家’,管着大宋的百姓,让大家都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

旁边的随从和太监,都跟着笑了。从那以后,王老汉逢人就说,大宋的君主叫“官家”,是“管大家”的,能帮百姓解决难处。消息慢慢传开,汴京的百姓们,开始试着喊“官家”,虽然还有些生硬,却比之前的“皇上”,多了几分亲切。

宫里的太监、宫女,还是经常喊错。有一次,一个小宫女给赵匡胤送茶,紧张之下,脱口而出:“陛下,您的茶。”

赵匡胤接过茶,没生气,只是看着小宫女:“你叫朕什么?”

小宫女吓得脸都白了,“扑通”跪在地上:“奴婢……奴婢知错了!奴婢不该喊陛下,该喊官家!求官家饶了奴婢!”

“起来吧,朕不怪你。”赵匡胤把茶放在桌上,扶起小宫女,“刚改的称呼,不习惯很正常。你记住,朕叫官家,不是要摆架子,是想让宫里的人,不用那么怕朕。以后再喊错,不用跪,改过来就行。”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