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有时是有意的。社会心理学把动作姿态的功能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明确意义的,可以代替语言沟通,称为标记物,如点头表示赞成,摇头表示反对或不知道等。另一种是没有确定含义,只是伴随语言的,称为说明物,如一些手势的运用等。有的心理学家认为:
“绝不能把身体的动作或姿势看成是一种普遍的符号。”这就是说,身体的动作姿态往往并没有确切的含义,而是根据情境的变化才有不同的含义。只有结合当时的情境才能表达一定的信息。演讲者的姿态和动作也代表着人的形象,它作为一种非语言沟通的方式,有着积极的意义。它能辅助有
声语言更准确、更有效地表情达意;它也能使听众形成一种动态的印象,从而引起注意,减少由于单调而带来的疲倦。按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人脑接受刺激而引起的兴奋
点如果经常转移,主体在一定时间内就不易感到疲乏;而静
*止的形象则容易产生抑制。所以,演说者移动步伐、变换形礼体和手势可使听众保持兴奋。那种准确自然、大方得体的仪“动作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演说正是“说”与“演”
*的有机协调统一,这样的演讲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听过演说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演说者站在听众面前,
才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听众的注意,如果演说者站在台上英姿
勃发,走动稳健、潇洒,就会给听众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增强演说的效果;反之,如果演说者随随便便地站在台上,就会使听众感到不舒服。进而对他的演讲也没有兴趣。
作为一个演说者,必须敏锐地注意自己留给别人的印象,避免失控或犹豫不决,留意他人对你要说的话及说话的方式有什么反应,然后加以调整。敏锐活跃会使人感到演说
者才智过人。
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即使是提心吊胆,心扑通扑通地跳,但外表也要看着像是挺镇静。一定要采取这样的基本方法。这样,就能具有说话流畅的气概。这是经验之谈,不会有错。一定要镇静,自然而然,说话也就有谱了。那是因为姿势是内心的表现形态;反过来,由于整理了姿态这种外观章的形式,也就能够整顿心绪,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个演说者的身体姿势是他的内在与外在形象的双重反映。一般来说,演说为了取得效果,大都站着进行。因此演垓说者的站姿要恰当。演说一般都是站在前面的中间进行的。勰这个位置,可以使演说者关注全场,最大限度地注意到周围
仪听众的情绪,使处在不同位置的听众都能从各自的角度看到y演说者在演说。演说者选择位置还一定要注意到光线,要让a光线照着自己。因为,听众需要通过对演说者动作的观察,寸来领会演说的内容,另外,演说者注意站姿,主要是做到使‘站姿有利于演说;有利于走动和活动;有利于发音。亚里士多德曾认为:一个人身体姿势上,一切过多的无意义的举动,皆足以表示一个人的浅薄、轻浮、胆怯或者狂妄。从他的姿势上可以看到他的内心。演说者的姿势,主要是要注意站姿、手势等方面。关于演说者的站姿,许多书籍都作过描述。这里摘录一段:
从站立的姿势看,一般提倡丁字步:两腿略微分开,前后略有交叉,身体的重心放在一条腿上,另一条则起平衡作用。这样不显得呆板,既便于站稳,也便于移动。不少演说家讲究站姿。站立的姿势适当,演说者会觉得全身轻松、呼吸自然、发音畅快,特别有助于提高音量,作慷慨激昂的演说。也只有站姿,才能使身姿、手势自由地活动、“造型”,把自己的形象充分地显露出来。
当演说者走上台去,首先要在地板上站稳,双臂要沿着身体两侧下垂,然后双手轻搭在体前,双眼要像直视前方的样子,脊背挺直。这是讲话时的基本姿势。这样才能使听众感到这个人各方面都是“很稳重的”,从而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手势在演说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达到语言代替不了的效果。而手势的运用是否恰当,直接或间接地给予演说效果以不同的影响。手势是演说者演说时常用的动作形式。手势有多种复杂的含义。手向上、向前、向内往往表达希望、成功、肯定等积极意义的内容。手向下、向后、向外,往往表达批判、蔑视、否定等消极意义的内容。如空中劈掌表示坚决果断、手指微摇表示不蔑视或无所谓、双手摊开表*示无可奈何、右手紧握拳头从上劈下表示愤慨、决心等等。礼有的学者说:“为了强调某个重要的观点,手势能缩短你和g听众之间的距离。”而演说者与听众的距离缩短时,亲密感就会随之产生。当然,手势也不是孤立的。一个演说者的头°部、身躯、双脚三个部位的动作变换,更能增强表达效果。才如头部的倾斜度及微微摇摆可以表示出各种感情变化:身体的前倾后仰或左右移动会令人产生端庄、昂扬或狂热、颓唐等不同感觉,双脚的变化也使听众留下稳健或轻浮的印象。演说者的手势是内在情感的自然表露,而不应是生硬的做作。做手势是为了帮助表情达意,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纯属画蛇添足。不好的手势是演说的大忌。
关于手摆放的位置,要以自然得体为佳。切忌把手插到
衣袋里,显得对听众不尊重,而自己也好像“被捆住了一样”。
演说家的经验表明,手势的运用要注意适当有节。说话连着动手是许多人的习惯,但多了就不好。一般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话多数是无须用手势的。演说因为有鼓动性,根据需要可以多一些,但也不要滥用。有的演说者认为有手势比无手势好,手势多比手势少好,这实际上是误解。令人眼花缭乱的手势只能显露出自己的慌乱,别无任何意义。不要以为把手呆板着不动是可笑的,世界上最可笑的是说话时无节制地挥动手臂。另外也有人认为,有说服力的手势是根据演说中带有情感的声音而定的,如果演说者一开始就频繁地运用手势,那就会使人厌烦,手势也就丧失了效果。
有专家认为:人的形象分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两种。人的身体姿态是外在形象,人的面部表情反映着人的内在形象。对于演说者来说面部表情十分重要,应该以微笑为基础。在演说时,演说者的眼神要尽量正视听众,不要超越听众的头顶,或者凝视远方,或者压低头盯着地面。尤其重要的是,不应把自己的眼睛死死盯在讲稿上或讲台上。演说者正视听众的眼神,是与听众交流思想所必需的;演说者可以从听众对自己的演说流露出来的情感中了解到听众对自己的外部形象和内在形象的满意度。
还要注意,演说者的服装衣饰对演说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俗话说,人要衣裳马要鞍。演说者的服饰,对树立演说者的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演说者的服饰应整洁大方、朴素端庄、轻便协调、色彩和谐。此外,演说者的服饰要与演说者的思想感情和演说内容协调一致。颜色给人的感觉是很敏
感的。深色给人深沉、庄重之感;浅色让人觉得轻爽舒展;白色使人感到纯洁;蓝色使人感到恬静;红色、黄色则使人感到刺激、愉快。演说者应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演说内容和演说对象来选择服装。服装过于随便,不仅会破坏演说者在听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也是对听众不礼貌、不尊重的表现,演说的效果也不会好。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征求许多人的回答:“对于你自己服装的感想如何?”结果,大家共同的答案是,当他们穿着十分整洁漂亮的时候,便觉得身上似乎多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很难解释,但仍使人感到很明确,整洁漂亮的衣服使他们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自尊心。他们感到在外表上扮演得好,便比较容易地得到成功。这就是服装对于穿着者所产生的效果。服装不仅对演说者有效果,对观众的效果也十分明显。如果留意观察,可以发现,如果一位演说者穿了一条像一只布袋似的裤子,不像样或不协调的上衣,并且,口袋外露着钢笔或是铅笔,或是外衣袋里塞满了新闻纸或是烟盒等,听众便会对他减少许多的尊敬。因为听众认为他的脑子可能与他那不梳理的头发和不整洁的衣服一样,或者他对自己的演讲毫无准备,根本不在意。
“外表上也奚做有准备之战,演说时,你注意到
%了吗?
308?
表情要达意,把情感林听众
感人心者莫先呼情。惟有炽热的情感,才会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演说如果感情不真切,是逃不过成百上千听众的眼睛的。美国著名政治家林肯非常注意培养自己真诚的品格。1858年他在一次竞选辩论中说:“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瞒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所有的人。”无哗众取宠之心,有实事求是之意,才能取悦于你的演讲对象,使他们接受你的思想。一个演说者如果讲话华而不实,只追求外表漂亮,开出的只能是无果之花。若缺乏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只是用“人工合成”的感情,虽然能欺骗听众的耳朵,却永远骗取不到听众的心。因为心弦是不会随随便便地让人拨动的。若要使人动心,必先使己动情。著名演说家李燕杰说:“在演说和一切艺术活动中,惟真情,才能使人怒、使听众信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邱吉尔在对秘书口授反击法西斯战争动员的讲稿时,“像小孩一样,哭得涕泪横流”。他的这次演说动人心魄,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斗志。真情是演说最好的技巧。
在演说中,惟有真诚的情感,才能产生巨大的影响,才能唤起群众的热诚,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美国有个小说家说得好:“热情是每个艺术家的秘诀,而每位演说家都应当是一位艺术家。这是一个公开的秘诀。这如同英雄的本领一样,是不能拿假武器去冒充的。”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无以得到别人赞同。
演说者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时,必须能够平等、虚怀若谷,他的话语才能如滋润万物的甘露,点点滴入听众的心田。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眼睛向上、把自己打扮成上帝,以教育者姿态自居的人,是无法和听众交心,也无法打动听众的。
有位大学生发表演说时有这样一段话:“在生活中有棱角的人常常遭人非议;而我认为,一个不被争议的人,是个近乎平庸的人。世界在非议中被认识,真理在非议中被确立。一个真正干事业的人,往往由于被激烈地争议,反而更强烈地闪耀出心灵的光辉!”这段谈论受主观感情的支配,不需要交待论据,也不需要论证,它在抒情中洋溢着演说者
*或悲或喜、或憎或爱的情感,流露出演说者的思想,因而获X得了人们热烈的掌声。
快真情实感是演说的灵魂,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演说者
*必须借用一定的形式,否则感情的表达就不畅快,效果也不口佳。
寸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许多有经验的演讲
者在多次演讲后就会体会到一个事实:在演讲的最初十分钟内,吸引听众是比较容易的,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保持这种状况就显得比较困难。所以,聪明的演讲者总是有一个好的开头,然后一直设法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听众。
如何开好头?卡耐基认为,你不必费多少脑筋,只要稍加注意就行了。卡耐基在总结自己的经验以及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以下几条以资借鉴。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